后武侠时代 - 第六十三章 纳善广待察忠谏
那其余城上的元兵见到城门吱呀呀打开,不禁大惊道:“敌袭,敌袭!”只听得众人敲锣打鼓,如山呼海啸一般,齐御风顾不得城门完全打开,见弓箭射来,便抱头而走,飞快步入另外一道防线,同样放开绞盘,打开了另外一道城门。
田再镖耳听似乎有呼喝之声,从城门处传来,却也听不真切,当即凝神再听,只听得呼喇喇一声巨响,几百人一起大叫。间随些临死惨叫之声,那城门,咣然而开。城门内,先是一点,接着一片火把。亮堂堂,一条大道展出永昌城内。
他见到这般景象,不禁扬眉一跃而起,上马,举枪,回首,高喝:“夺了城,大庆三天。酒肉钱财,人人有份。”
数里之地,须臾即到。
按事先部署,齐御风所领三五十人,冲在最前;接应城门内鏖战的齐御风,牢牢把住城门不失。
田再镖引领五千骑兵,呼啸大喝,同齐御风一错而过,斩瓜切菜也似,撞开阻挡元军,杀入城中。
而杜百八,领百人队,绕行城周。军令:有大队元军溃散,轻轻放过;富户大家出逃的,一概拦下。
寂静城市,随着凉州军马入城,登时惊惶起来。睡梦中惊醒的居民,第一时间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烟尘滚滚,鸡飞狗叫;小儿啼哭,大人恐惧。纷纷扰扰,灯火亮了又灭。小户人家紧锁房门,胆大的探头观望。殷实富户。狼狈跳起,驱奴赶婢。收拾细软,掩藏金银;机灵的赶制顺民之旗。
城门口,田再镖一部人马接住了齐御风。他属下大队人马,兵分三路,一路齐御风指挥,直扑本城驻军大营;一路田再镖带队,前往路府官衙,并在本地奸细引领下捕拿在家的大小官吏;一路杜百八领军。剿灭另一座城门守军,攻占粮仓、库房等地。
永昌两个城门,一个东城、一个西城。
大营在两城门之间,被城中骚乱惊动。两队步兵,刚出营门。齐御风冲锋到来,长枪所指,过处元军无不人仰马翻。一片鬼哭狼嚎。
三两下冲垮这两队元军,留一队人斩杀。剩下的,冲入营中。对手促不及备,骑兵没上马,步卒很多没武器。
战斗进行了半个时辰,就宣告结束。五千元军。死了一千多人,余下的尽数投降。齐御风留下一名部将,连同他本部,给了他一千人马,负责看守俘虏。
这才杜百八所部回报:东、西两城门相继来报:城门尽落我手。守门的鞑子,一个也没逃掉。
接下来当急之务。乃是安抚城中,镇静百姓。齐御风选派几个将领,各带一个十人队,来回驰奔,大声宣读凉州城内五散人预先起草的安民告示。城中渐渐安静,偶传来几声兵器相击、惨叫、求降讨饶的声音,是巡逻的士兵碰上了漏网之寇或趁机作乱的奸民。
值得庆幸的是,这永昌城并不甚大,齐御风兵马严谨,又都是集体行动,没发生扰民之事。
月往东沉,坐上官衙大堂,齐御风回想攻城种种,不敢相信如此顺利。又不由后怕,夹杂喜悦、放松、攻城该做些什么的寻思,一时之间,他百感交集。
火把排排点起,灯火通明。堂上诸将,堂下兵卒,硝烟满面,个个喜笑颜开,纵声欢乐。望向齐御风的眼中,不由都带了尊敬,没人再因他的年龄而有甚么小看。
一阵喧哗,由远而近。
田再镖抓住了绝大部分路府官员,跑了两三个末流小吏,料是混入了民家,待天明细细搜索就是。当先第一个,官职最高的永昌路达鲁花赤,垂头丧气,穿件小衣,冷风吹来,浑身哆哆嗦嗦。
田再镖命这二三十元官,排队站好。瞧见堂上齐御风甲犹带血,两边将士刀光剑影,森然一团杀气,胆小的腿一软,跪倒一大片。
“齐师兄,狗官们如何处置?”这齐御风大人他不愿称,武威王也不许人叫,名字他不能称,所以,田再镖折中选择,便以江湖人士为名,直呼他为师兄。
这达鲁花赤虽是回回,留了个蒙古人的发式。头道:“王爷,这厮不知从何处听闻了大人召才纳贤的将令,叫闹不休,折腾半日。没奈何,只好带来。”
齐御风听到这话,心中略有些失望,心道这等人不过投机而来,这种人见利忘义,却并非能有什么真实本领罢。
当即他强打精深,只当千金买马骨,收买人心,起身欢迎道:”先生文质彬彬,一看就知道是腹中有锦绣文章之人,今日来投,使我如虎添翼。还没请教,上下尊讳?”
那人呵呵一笑,说道:“你就是齐御风?”
齐御风微微一怔,点头道:“不错。小子便是。”
那人点了点头道:“在下姓施,名彦端。乃是伪元的进士出身,本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你若想夺取天下。封我当个平章政事罢。”
其时元朝朝政之中,平章政事一职位甚为显赫,但凡一国之中,王为最大,平章政事便与一国丞相相当,原来段功便是梁王府上的平章政事之职,而元末众多名将。譬如李思齐,张思道等人,莫不以平章政事职位为遮掩,行一地诸侯之事。
齐御风微微一怔,心说这人好大的口气,把自己当成了姜子牙、诸葛亮了么?
他虽然知道自来有才德之人。多有一丝狂放之气,却未曾料得此人居然如此狂妄,你当你虎躯一震,我这边就纳头便拜么?
当即他淡淡道:“不知先生先前官居何职,做过多大的官?”
那人也不等齐御风开口。便拣了个椅子自顾自坐下,点头道:“马马虎虎。当过钱塘县的县尹,后来因为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也在张士城府上当过军中幕僚,做的也不怎么利落,我就自己走啦。”
齐御风听到这话,不禁微微一怔,心说那个县尹倒是不显眼的官职,可是张士诚的幕僚,这等人怎么却又到了西北这苦寒的地方来?
当即他拱手问道:“那先生怎么云游天下,却到了此处?”
施彦端呵呵笑道:“我听说西北出了位少年英雄,这不急匆匆的赶了过来,谁知道便是连府衙大门都进不去,又有五散人这等大才坐镇,显不出我的能耐,于是就到了这永昌等候,果然今日西凉军破城而入,贴下了招贤榜文,我这不就来了。”
齐御风听说众人,居然是主动为了自己而来,当即心中惊讶,心说进袭永昌一事,我等已经准备了三个月,但是做事机密,他却又缘何得知,莫非他依据这西北形势,就断定了我必攻永昌,这等人杰,却也算得上神机妙算了。
当即他心念至此,不禁恭恭敬敬道:“不知先生现在以何为职?”
施彦端摇头叹息一声,说道:“现在居大不易也,我浪迹江湖,眼下替人医病解难,你看我这随身家伙,却都带着呢。”
齐御风低头一看,却见他随身背着一个药箱,另外一杆小旗,就算不展开,他看了一眼,也知道,那其中必定是一个大大的“相”字,下面写着:铁口神算,文王神课。
这一身装扮,乃是街头算命瞎子的的标准配置,想不到他居然被这一个算命先生兜着忽悠了半天。
齐御风登时苦笑不得,心道这人难道是想,只凭三寸不烂之舌,骗上一官半职么,他知道这等诳骗之徒,说话素来信口雌黄,而且留有余地,都是靠察言观色,捕捉问卦人的脸色行事,怎么这人却的,直来直往呢?
一般街头算命之人,都将自己打扮的仙风道骨,这人却膀大腰圆,足足有七尺多高,而且目光神蕴内敛,看上去定然会些武艺。
难道是他见我年幼无知,便是连好话都不准备说上几句,连骗都懒得用心么?
当即他心中好笑,却不动声色道:“先生以为我西凉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先生何以教我?”
他不想过多废话,直奔主题。
这个问题问得太广泛。云山雾罩,一个何以教我,换作别人大约就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那人却有备而来,不慌不忙,说道:“小人愚钝。斗胆猜测大人忧虑之事。一则抚民,二则筹粮,三则招兵。”
“猜中这三个事情,也算是有用之才。”齐御风心中暗道,颔首听他继续说。
“我认为筹粮一事,殊不为患,永昌虽然闭塞,但眼下武威富庶,库内存粮,足够大人使用。只是这抚民,大人在武威所做虽然足够好,却也未能尽善人意。”
齐御风听到这话,心中一动,这武威当时平定,乃是五散人与阿盖等人所为,此时政通人和,无为而治,又有什么不好?
当即他困意消除,问道:“怎么不好?”
那施彦端呵呵笑道:“大人。这黄老之学,在平复天下之际。固然甚好,只是眼下兵荒马乱,如此作为,却何日能兴兵南下,一统中原?”
齐御风摇头道:“我无意南下,只想赶走鞑子江山。”
施彦端面色一怔,随后点点头道:“既然大人有此等志向,更加值得我一拜!”说罢起身。对着齐御风一躬。
齐御风见到这人四十多岁,却对自己大礼参拜,当即摇头道:“你不必这样,且说说何为抚民之道。”
施彦端道:“如今百姓无知,不知何为忠奸,那总管是个汉人,平日搜刮民利甚狠。只是得几个人吹捧,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绝代清官,你将此人杀了,百姓平日虽然受他苦楚,眼下却是又恨上了凉军。”
齐御风听到这话。猛然一惊,点点头道:“不错!”当即他传令下去道:“叫人把城头上那个总管的尸体放下,通传百姓,暴尸是因他忘了汉人根本,以作惩罚。惩罚已够。现在我要为永昌路百姓感谢他平时体念,厚葬之。”
接着他回头道:““这样够不够?”
听完齐御风安排。施彦端暗暗佩服。瞬息间能想到理由,把暴尸和厚葬毫不牵强地联系一起;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还给人爱惜百姓的印象。非有急智不可。
一炮打响,他心中大定:“大人聪智,远胜小人。这么安排,十分妥当。抚民是足够了,至于招兵,还稍嫌不足。”
“先生请说。”齐御风聚精会神。
“永昌内外土著,多为有田之家。伪元在城北数十里设有屯田。虽战乱之际,全路四五万人,不曾受到过饥饿、兵乱的威胁。大人招兵,自然一个人都不肯来。”施彦端口才便利,分析透彻,齐御风醍醐灌眼下明教五散人都不怎么传教了,还要使这等法子?用宗教占领一地,确实是最好的法子,却也极为容易反噬,伤及自身,当即他沉吟片刻道:“此时得我与五散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那五散人俱是传教的大才,蛊惑人心之能,天下无双无对,如果他们同意立下明教香火,正是时机。
施彦端道:“明教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可是我听说大人并非明教中人,却是佛门的护法,这教义之中,可不能任凭明教占了先。”
齐御风摇头道:“咱们这西凉都是明教打下来的,怎们却不能用明教的名头了?”
施彦端道:“‘明尊出世,天下太平。’这句话喊了足足有十几年了,天下百姓那个不知,那个不晓,可是眼看着明教军队一个个尽数抛弃总坛,自立门户,那却是什么缘故?”
齐御风惊讶道:“那是什么道理?”他想着近年五散人也不怎么传播教义,只是加强军备,练兵沥马,想来定然也跟这有关。
施彦端道:“没人信拉,明教受元廷诋毁甚深,先前又与六大派交恶,人人都以为是魔教,这等名头,虽然知者都知道明教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可是在愚民看来,却是非得远远避开才是。”
齐御风寻思着,明教虽然后来与六大派和解,可是在许多痛恨明教之人心中,却还是一个行事诡秘的邪教,而且他们长期受到朝廷压抑,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行事不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孽、多有得罪,故被视之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坏人从中挑唆、破坏;再加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灭绝师太便有此嫌疑)等等;他们的名声便完全被江湖中人传坏了。
眼下虽然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明教的真面目,但经年累月的诋毁之下,愚钝百姓,却实在不知道明教众人怜悯天下的苦衷,和大仁大勇的胸襟。
当即他不禁问道:“那怎么办?另起一门?”
施彦端笑道:“那却也不必,只是让明教中人,换个名头传教便罢,昔日白莲教、弥勒宗起事,不就是如此么?”
齐御风听到这话,也不禁点点头,心道:“说起来彭莹玉和周颠还是这两教的祖宗,眼下让他们另外起一门宗教,却不知行是不行。”
他想到传教的威力,不禁一阵不寒而栗,就在那科学昌明的后世,那民间困苦之地,遍地都是宗教聚会,宣讲,访谈,散发传单,几乎政府看不见的地方,都是由宗教所控制,政府也只能畏首畏尾,闭目装作看不见罢了,正所谓宣传重地,你不去占领,便自然有人去占领。
这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心念都有所祈求,若是传播明教教义,以兴大业,正是时机。
不过这名头换成什么,却又值得他思索一番。
那施彦端笑道:“昔日彭莹玉以白莲教行事,咱们如今就叫金莲教如何?”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