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 第 33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少将军,这些日子我总在想,贾诩是不是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贾诩有些神伤的说。

    “先生何出此言?以先生之才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能如此感伤?”

    张绣有些不解的问道。

    “哎!天下之乱,乱在贾诩时,因为一人而天下受苦,我虽茍活,但心实难安哪!”

    “我明白了。”

    张绣点了点头,他终于知道贾诩为何而感伤,正是贾诩的一句话,本来行将解散的凉州军团又重新组织起来夺取长安祸乱天下,世人已经管贾诩称为天下毒士,认为他为一己私利而祸国殃民。

    张绣也是一声叹息,“先生想的多了,连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王允专横,竟然要杀光我等斩草除根,我等也是为了自保而无奈之举啊。”

    “也许少将军说的是对的。”

    贾诩再也不说什么了,张绣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

    黄昏时分,张济与张绣、贾诩、胡车儿等一干人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按胡车儿的意见,现在就要强攻许昌城杀它个痛快,张济一皱眉,眼睛看向了贾诩。贾诩当然不会同意胡画车儿那个鲁莽的主意,款款的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军此次前来即要让曹操回援,又要尽量保存实力,毕竟曹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许昌城又是易守难攻,硬拼只能伤了元气而便宜了别人。”

    “那么先生有何高见?”

    张济问道。

    “为将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我们能震慑敌胆,则不战而屈人之兵。许昌城一定要打的,但一定不要打下来。”

    “这是为何?”

    张绣毕竟血气方刚,有点琢磨不出头脑,胡车儿更是一个粗人,倒是张济在那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贾诩接着说道:“许昌若下,则曹操必与我军做殊死之战,而让李催等人渔翁得利,我们要做的,只是围而不打,让李催郭汜去与曹操硬碰,最好他们能够两败俱伤,我军也好从中取利,当然,也不能坐视李催郭汜被曹操吞掉,一旦长安坚持不住,我军立即发动猛攻,引曹操回援,我军再半路击之,则曹操可破,兖州可定,之后我军再挥戈西进,以得胜之师攻李催郭汜残破之众,则司隶亦为我所有矣。”

    一阵掌声响了起来。“高,实在是高,姜还是老的辣,文和真不世出的奇才啊!”

    张济由衷的赞叹道。“一切就按文和所说行事,我要让天下都知道张济的厉害。

    曹仁也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将才,要不曹操也不会把许昌交给他,更何况有程昱的辅佐,偌大的许昌城让他守的如铁桶一样,曹仁先将许昌城外先布下众多的铁蒺藜,以限制西凉骑兵的冲击力,许昌城前的护城河进行的拓宽,折掉了浮桥,在河边派五千弓箭手把守,其次在许昌城下挖了深达数米的长壕,将许昌城围成一圈,各个长壕相连,其内驻兵,成为许昌城的第二道防线,最后,对许昌的城楼进行了长高,新建三十个瞭望塔,塔上派弓箭手把守,平时可将许昌城下的一举一动观察的清清楚楚,守城时又可以作为制高点向下方实施压制,真可谓是固若金汤,就等张济的到来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直到七天之后,张济还是没有动静。究竟是怎么回事?曹仁不由暗暗纳闷,按理说攻城利在速战,对方怎么反而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派出斥候打探,结果斥候回来禀报说城下压根就没有要动手的意思,只是把许昌围了起来,封锁了各个要道而已。难道张济做好了长期围困的准备?那岂不是要瓮中捉鳖吗?这样怎么可以,一定要打破对方的如意算盘才好,想到这曹仁和程昱一商议,引五千军兵在深夜中出了城,要偷袭张济军。

    曹仁和和程昱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对手,特别是低估了贾诩这样的顶尖谋士,毫无阻挡的杀进了张济的大寨,曹仁才发现,他陷入了贾诩早以设好的圈套之中。面对着四周如潮水般涌来的西凉军,曹仁只能拼死突围,但是很不幸,他遇到了张绣。

    月色如霜,白衣胜雪,满头的长发在微风中徐徐摆动,英姿俊朗的张绣手持虎头金枪挡住了曹仁的去路,金光灿灿的枪尖对准了曹仁的咽喉。

    “你是张绣?”

    曹仁问道。

    “不错,我是张绣,曹仁,只要在我金枪之下走过十合,我放你一条生路。”

    张绣依然是那么的从容潇洒,平静的话语如同一汪池水,无风不惊。

    没有再多的言语,曹仁提枪向张绣杀了过来,以雷霆万击之势向张绣刺去。眼前金光一闪,张绣的金枪在电光火石的一眨眼间竟然与曹仁的枪尖对撞在一起,一颗火星飞溅了出去。耳边只听滋的一声长响,两枪枪刃相交滑了过去。在二马交错的一瞬间,张绣手中的金枪猛然一横,竟然用枪刃向曹仁划了过来。

    “不好!”

    曹仁一声大叫,将手中长枪反身一背,只听啪的一声,张绣的枪刃切割开了枪柄在曹仁的后背上划出了一道一尺长的口子。曹仁只觉背上一阵巨痛,边头都没回,直接往马上一趴,拍马向前狂奔。

    身后的张绣掉转了马头,嘴角含笑的看着远去的曹仁,轻轻的闭上了双目自语道:“曹子孝不过如此。”

    正文 第097章 雷霆一击

    曹仁被张绣杀了回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出许昌城半步,只好加派斥候向曹操请援,而在张济的有意之下,这些斥候都畅通无阻的见到了曹操。听说许昌告急,曹操心中大惊,荀攸再次见意曹操撤兵东归,犹豫了良久,曹操终于做出了决定,派人传信给曹仁,让他再坚持一个月,自己在一个月内必要攻下长安,一面派许褚率军一万星夜驰援许昌,一面通知夏候渊,叫他加紧攻势。

    惨烈的大战又进行了三天三夜,交战的双方已经是筋疲力尽,只是凭着意志坚持着,双方都知道,谁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三天后,曹军营内,曹操已经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两眼布满了血丝,一眨不眨看着桌上的作战地图。帐外传来了脚步声,荀彧挑帘走了进来。

    “主公还没有休息?”

    荀彧一脸关切的问道。

    “哎,没想到西凉人战斗力这么强悍,我军攻了三天,伤亡了万余人,连一点进展都没有,文若有何良策吗?”

    曹操有些无奈的说道。

    “主公,荀彧就是为此事而此来,现在我们的机会到了。”

    荀彧微微一笑说道。

    “文若快快讲来。”

    曹操紧皱的眉头豁然开朗。

    “主公,我这计三天前必不成,但现在可以一试。许昌被围的消息恐怕早已传入了李催郭汜的耳中,经过我军三天的狂攻,李催郭汜一定以为我军是亡命一击,不久必后回援许昌,要是这样,我们就将计就计,主公请附耳过来……”

    一大早,曹军的大营内一片慌忙的景象,各营纷纷拔寨,满地一片狼藉。城头之上,李催郭汜一见之下大喜。“贤弟,看来曹操要撤退回救许昌了,我们的机会到了。”

    李催眼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大哥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干。”

    郭汜说道。

    “怎么能让曹操就这么轻易的走了,说什么也要捞他一家伙,我们就尾随在他的身后打他一下,最起码也要把他的粮草给夺来。”

    李催和郭汜开如磨拳擦掌起来。

    黄昏时分,长安城下终于人去楼空,在满地的狼藉之下,曹军撤的一个不剩。紧闭足有半月之久的长安城终于打来了,郭汜带着二万铁骑从城内冲了出来,向曹操撤走的方向追了过去。

    与此同时,袁新也在酝酿着一次大的行动。几天以来的不断袭击,让曹洪恨的咬牙切齿,于是曹洪选拔了足有三百人的精干的人马化妆成押粮士兵,在袁新经常出没的山林附近往来奔走,引诱袁新上钩,这些日子的胜利也让袁新有些轻敌大意,没有多加考虑就去劫粮,结果遭到了伏击,特种兵死伤了足有十几个,不过最终还是被他们杀开条血路逃了出来。这下可把袁新的火给钩起来了,你曹洪不是给我设套吗?那成,我袁新就给你来个斩首行动,看你还怎么猖狂!一不做,二不休,袁新率着三十几个特种兵潜伏到了曹洪的营外,只等天一黑就动手。

    夜色终于降临了,曹操虽然从长安城撤走,但他的屯粮之所却没有动,袁新心下一转,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曹操的撤走一定是诱敌之计,这下子李催和郭汜可要吃大亏了。嘿嘿让他们狗咬狗去吧,不然一旦李催郭汜真的把曹操赶走,那就会又猖狂起来,怎么能还听自己的摆布?想必张济不猛攻许昌也是此意,哼哼,张济想收渔翁之利,还得看我袁新答不答应。不过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处理了吧。

    袁新一打手势,特种兵们纷纷换上了曹军的军服,只是在臂上扎了块布巾以示区分。看到夜色已深,袁新终于开始行动了。

    曹仁寨门外,一队丢盔弃甲的曹兵连滚带爬大呼小叫的跑了过来。怎么回事?守门的军兵一脸的茫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听带着的一个声嘶力竭的说道:“快带我们去见曹洪将军,我们有要事相报!”

    “可是你们的腰牌和口令……”

    没等守门士兵说完,一记爆头砸在了他的头上。“,都什么时候了,没看老子累的裤子都快掉了吗,耽误了大事你负得了这个责吗?就说我们是夏候渊将军派来的,用十万火急要事禀报,快给老子去!”

    说话之人正是袁新,只见他一把将守门士兵的脖领拎了起来,用力甩了出去。这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守门士兵见这主这么横再也不敢说什么了,撒腿就跑向曹仁的大帐禀报。

    “不要耽误了大事,兄弟你,我们走!”

    袁新一挥手,跟着守门士兵就走了过去,往来巡逻的士兵以为这是来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纷纷给袁新让开了一条道,恭恭敬敬的夹道欢迎。

    一会儿的功夫,袁新带着人终于来到了曹洪的大帐,只听里面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什么,夏候渊的人,他的人怎么会到这来?”

    一个声音说道:“将军,我也不知道啊,他们一来就怒气冲冲的,火大的很,说有十万火急要事要禀报,还把我给打了,你看我脸上这大包!”

    “那好,让让他们进来吧,我要详细问问。”

    曹洪也没有想到袁新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会大摇大摆的进营,所以一点防备也没有。

    袁新一把拉开帐帘和手下走了进来,直奔曹洪而去。“你们这是……”

    曹洪也是一愣,心说怎么回事,连点规矩都不懂,不过当曹洪看到袁新那杀气凛凛的眼神就全明白了,一起身就要把腰间的佩剑抽出来,袁新哪容他有这功夫,一团物体曹洪扔了过去。

    “不好,有暗器!”

    曹洪还忙用宝剑向前一划,只听“扑哧!”

    一声,一团白色的粉沫一下子将曹洪扬成了雪人。

    “啊,我的眼睛!”

    曹洪失声大叫着。一把冰冷的长刀在一刹那间刺穿了曹洪的前胸,如泉般的鲜血混着血泡不断的向外翻滚着。袁新一抽刀,一脚把曹洪踢了出去,只见曹洪在地上抽搐了两下就不动了。

    “丫的,什么时候都是白灰好使啊,袁新一阵得意,自己这个保命绝招可不能外传,要不以后怎么混?”

    此时帐内的夏候杰连同报信的士兵已经被特种兵解决了,袁新一看大功告成立即和特种兵杀出了大帐,向屯粮处杀去。

    正文 第098章 十步杀一人

    “啊,我的眼睛!”

    曹洪失声大叫着。一把冰冷的长刀在一刹那间刺穿了曹洪的前胸,如泉般的鲜血混着血泡不断的向外翻滚着。袁新一抽刀,一脚把曹洪踢了出去,只见曹洪在地上抽搐了两下就不动了。

    “丫的,什么时候都是白灰好使啊,袁新一阵得意,自己这个保命绝招可不能外传,要不以后怎么混?”

    此时帐内的夏候杰连同报信的士兵已经被特种兵解决了,袁新一看大功告成立即和特种兵杀出了大帐,向屯粮处杀去。

    一出帐外,袁新真是如鱼得水,身上穿着曹兵的军服这时起了巨大的作用,只一会儿的功夫,袁新与特种兵混迹于人群之中,看人少抽个冷子砍上砍上几刀,看人多咋咋呼呼一番,把曹营搞的是人仰马翻,乱成一片,就这样一路杀来,袁新与特种兵最终来到了曹操的屯粮之所,只见高大的粮垛一眼望不到边,连成一片。二话不说,袁新与特种兵点燃了火把将粮垛烧了起来。看到火势以起,袁新带着人向来路返回,只见无数的曹军蜂拥着赶来救火,袁新不由大呼小叫:“都快点,一会儿粮都烧没了。”

    随便还踢了跑在后边的曹军士兵几脚,看这位这么横,曹军都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连声都不敢吱,灰溜溜的躲着袁新走,袁新就这样一路骂着一路离开了曹营。

    走出曹营一段后,袁新回首一看没人追赶,立即向身后说道:“还等什么?快溜啊!”

    撒腿向旁边的林中跑去,身后的特种兵也跟着跑进了林中。

    这里袁新旗开得胜,那边的够郭汜可遭了殃,郭汜一路狂追曹军,眼看前面出现了一只丢盔卸甲的人马,郭汜眼睛一亮,带兵主不冲了过去,只见前面的曹军三转两转消失在大山之中,郭汜心里就琢磨开了,这都跑哪去了呢,正疑惑间,两边山头火起,一片喊杀声传来,无数的弓箭向下射来,左有夏候渊,右有乐进,前有于禁,三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下郭汜杀来。

    郭汜一见不由暗暗叫苦,忙引兵退回,不想身后早有曹操的大将典韦带兵杀来。只见上身,长发飘舞的典韦背着两支小铁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睛一闭,一付不理不睬的样子。

    郭汜心说这位爷是不是有毛病,你不骑战马也就罢了,怎么还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不是找死吗。“来呀,给我杀!”

    郭汜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即引兵转头向后杀来。

    西凉铁骑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了,典韦依然如一座泥塑般,身后的亲兵急着说道:“将军,敌军已杀来了,快迎战吧!”

    “还有多远?”

    典韦喝问道。

    “百步!”

    亲兵大叫道。

    “十步之内再叫我!”

    典韦又沉默了下去。

    “五十步!”

    亲兵的心纠了起来。

    “三十步!”

    亲兵只觉心脏狂跳,连声音都变了。

    “十步!”

    亲兵只觉的西凉铁骑马匹的风声已经刺的脸上生痛,险些跌落马下。

    此时,地上的典韦突然睁开了双眼,两道如电般刺眼的凶光从双目中直射出来,典韦从地上一跃而起,两支小铁戟操在了手中,如一阵黑色的旋风,典韦杀入西凉军中,两支小铁戟快如闪电,去似奔雷,几乎是眨眼间,数十名西凉兵同时从马上跌了下来,仔细看去,他们每个人的咽喉处均是鲜血狂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典韦如一个武艺高超的剑客,笑傲苍穹,唯我独尊!

    “杀了他!”

    郭汜大叫着,身后的亲兵卫队一下子不顾生死的向典韦冲了过去。十数支雪亮的长枪几乎在同一时间向典韦袭来。

    “啊!”

    狂暴的呐喊声从典韦口中响起,十几支长枪被典韦同时夹在了双臂之间。“去吧!”

    在典韦的叫声中,十几个人连人带马被扔上了天空。

    见到典韦如霸王再世不可阻挡,郭汜的汗淌了下来,看来这一关难过呀。身后曹军的呐喊声越来越近了,郭汜一咬牙就要向前杀去,身边的段煨挡住他说道:“将军,此人身无片甲,我们可用弓箭射之。”

    “好主意!”

    郭汜拍了脑门一下,立即吩咐道:“给我放箭!”

    密密麻麻的箭雨向典韦射去。典韦心中不由暗暗叫苦,自己身无甲胄,岂不成了对方的活靶子?想到这,一面挥舞着小戟拔打箭支,一面向身旁的林在退去。

    看到典韦终于把归路让了出来,郭汜长出了一口气,一拍马匹,率西凉铁骑从群山中冲了出去。

    郭汜一路马不停啼向前狂奔,不想先被夏候恩劫住大杀一阵,又与李典混战一场,最终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长安城。郭汜前脚刚进长安城,后脚曹操的追也杀到了,挟大胜的余威,曹军士气倍速增,一个个玩命似的向长安城攻来。

    “袁新的援军怎么还不到?”

    李催和郭汜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眼见长安城快守不住了,可援军却鸟无音讯。“难道是袁新在利用我们?”

    李催和郭汜不敢想下去了。

    城下的曹操正在神采飞扬的亲自指挥战斗,眼见长安城快坚持不住了,曹操的心中兴奋不已。身后的夏候渊急匆匆的向曹操走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

    “什么?”

    曹操的眼睛瞪的溜圆。“咳!”

    曹操长叹一声,无力的说道:“全军撤退。”

    “主公,不能撤呀!”

    荀彧等人连忙说道,“只要再有三天时间,长安城定能攻下!”

    “军粮被烧,徒留无益,传令三军,连夜后退,千万要封锁军粮被烧的消息,以免军心有变!”

    手下的众谋士将领闻听此言,只能无奈的退了下去。

    当夜,曹操军连夜退走,李催郭汜等人已被打怕了,生怕中了曹操的计,不敢出城追击,生生的看着曹操安然离去,历时一个月的长安之战就这样宣告结束。眼见曹操撤退,袁新也回到了长安城,然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长安城中等着他。

    正文 第099章 卸磨杀驴

    历时一个月的长安之战终于结束了,这一战中,曹操与西凉军阀均损失惨重,数万人阵亡于长安城下。踏着堆积成山的死尸,袁新终于又进入了长安城。

    长安李催府内,战胜了曹操,李催的心情格外的好,将长安之战的有功之臣都请到了府第之内痛饮一番。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李催一番慷慨陈辞,把郭汜夸的像一朵花似的,在一番谦虚推让之中,酒宴落下了帷幕。众将散去后,李催单独把郭汜留了下来。

    “贤弟,大战已结束,我们也该对未来之事做些安排了。”

    李催有些态度暧昧的说道。

    “哥哥是指袁新?”

    郭汜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这一场大战,袁新居功至伟,战后如何处理与袁新的关系的确是个难题。

    “贤弟,如今我们无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袁新以少主的身份居高临下,我等皆听命之,另一个选择吗,贤弟你附耳过来……”

    袁新一进入长安城的第一件还事就是接到了李催的邀请,心中不由暗自生疑,这李催也不是善良之辈,此时大战已了,他急着找我干什么?正在犹豫不绝之时,郭嘉和徐晃到了。看到这两个人,袁新一颗七上八下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有了他们,就是阴曹地府我也敢闯一闯!”

    李催府上,袁新与徐晃二人前后相随快步而进,身后的随从则被拦了下来。袁新与徐晃对视一眼,不由冷笑一声,面无惧色的进入了大厅。大厅之上,李催和郭汜坐于主位之上,正自悠闲的品着茶,看到袁新进来,二人连头都没有抬,熟视无睹的样子。

    他们不说话,袁新先说了,“不知二位请我来有何要事啊?”

    说完,袁新大大咧咧的不用招呼自己找了个座位坐了下去。

    只听李催冷哼一声说道:“袁太守,你是不是太随便了,这是一个下官对上司应有的礼节吗?”

    嗬!真是卸磨杀驴啊,这前几天有难时腆着脸一口一个少主的叫着,现在曹兵刚退二人就翻脸不认人了,这世界上什么最厚?人的脸皮呀!

    “袁太守,长安战事已了,你的援军却还没有开到,你怎么解释?”

    郭汜阴沉着脸一捶桌子问道。

    “好,很好,直说了吧,你们想干什么?”

    袁新面无表情的问道,他知道,李催郭汜二人一定早已做好除掉自己的打算,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痛快,明人不做暗事,袁新,你的手伸的太长了,竟然想管起我们兄弟来,如此,我们岂能留你!念在你为我们打退曹操出了力,就留你个全尸吧!”

    李催手在的茶杯往地上一摔,四周突然涌出无数的军兵,在段煨与王方的带领下将袁新徐晃二人团团围住。

    “哈哈哈!”

    袁新一阵仰天长笑,“李催呀李催,你们果然是心黑手毒之辈,做的狠,做的绝!”

    袁新猛然止住了笑声说道:“不过你们真的很笨,你们最大的错误就在于选错了对手。徐晃何在!”

    徐晃闻声而起,背上的两柄巨斧在一瞬间操在了手中向李催郭汜砍去。

    “快给我拦住他!”

    李催一声惊叫。然而他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徐晃的大斧已经如切菜一般将面前的士兵砍倒在地,直奔自己的眼前。

    “不好!”

    李催大叫一声就想掉头离去,然而徐晃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