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综] - 分卷阅读16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所以……

    “你说什么?!”李隆基目瞪口呆丝毫没有皇帝的形象,不过这个时候,也不仅仅只是他没有形象,在场所有的大臣也目瞪口呆毫无形象。

    顶着一群大佬的目光,安泽一镇定自若:“是,儿臣自去年接手皇庄,就好奇种一些舶来植物。今年,番薯三月份种植,现在收割可以每亩能有5000斤,儿臣种了将近4亩,能有20000斤红薯。”

    “土豆种了3亩,每亩产量3000多斤,差不多能有10000斤。”

    “我还种了两亩的占城稻,二月份播种,在四月初熟了,已经收割完了,二期也依旧种下。”安泽一低了低头,皱了皱鼻子:“但是长得不好,我们大唐的稻米穗长而无芒,粒小,产量不算高,但是不择地而生,不问肥瘠皆可种,旱不求水,涝不疏决。”

    “儿臣无能,只能从庄上调出30000薯类和30石稻米,”安泽一眼巴巴的看向李隆基,语气里有点小可怜:“父皇,儿臣知道这些粮食不多,也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解燃眉之急。”别嫌少,别嫌我无能啊。

    这一刻,李隆基想打人。

    这叫不多吗?

    这叫不多吗?

    朕丢给你的皇庄总共面积才多大,你这叫不多吗?

    阿泽你这叫得了便宜还卖乖,懂否?

    被安泽一报出来的数字惊呆了的众人,看向安泽一的眼神都充满了震惊。他们都很清楚,太子李瑛无过,圣上也并不想废弃太子,但是晋王天赋才能太过妖孽,所以在他自己提出对于稼轩农业感兴趣之后,圣上就顺水推舟的将长安旁边的一个皇庄丢给了晋王玩。

    谁能想到一个八岁的小孩真能玩出来成绩?

    亩产5000斤,这是何等震惊天下的数字?

    于是,在有人好奇有人震惊有人怀疑有人惊喜的情况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皇庄。

    安泽一所在的这个皇庄总共才十亩地,是一个很小的小皇庄。但是每一亩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四亩番薯三亩土豆两亩占城稻,剩下一亩就是种着辣椒西红柿桑树等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的植物,以及一群鸡鸭鹅。

    现在,就是庄户们和内侍侍卫等人汗流浃背、哼哧哼哧的挖土豆挖番薯了。

    “你是怎么想着种这些的?”看着满地绿油油,等待过程当中的李隆基纳闷着。

    “好吃啊。”安泽一理直气壮:“土豆番薯都很好吃啊,自己的庄子里当然要种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呀。”

    很好,这很理直气壮。

    “占城稻是之前听那些商人说好养好,儿臣就想着种上两亩养着试试,水稻下面养着鱼虾,养的鱼可肥了!”

    “其实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鱼吃吧!”养安泽一这个平时很乖巧,但是时不时会熊一下的儿子,李隆基也被带歪了学会了吐槽。

    大臣们:……

    天家父子都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吗?

    不过换做他们家里有晋王这样头脑聪慧与脸一样出色的儿砸,他们也舍不得骂只会天天夸“好好好”的呀!

    唉,越看越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心塞的决定晚上回家收拾儿砸的大臣们(大臣家的娃儿们:嘤嘤嘤,晋王神马的,别人家的孩子神马的,最最讨厌了!)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的拒看那边父子情深,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田地上。

    然后,他们的脸色,从最开始的不以为然,变成了错愕,再变成了惊诧,到最后目瞪口呆。

    看着面前跟小山一样的番薯和土豆,这一刻,群臣们脑子里循环一句话:喝,好家伙,这产量,没谁了。

    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紫宸殿上安泽一说的再好,也不如这一刻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而像姚崇他们这些忧国忧民的大臣则是默默的想想番薯的产量,只觉得若番薯易种,那天下农民都不需要再忍受饥饿之苦。

    而更多的,想到的是番薯背后的政治意义。

    晋王献上番薯、土豆和生长时间更短的占城稻,这意味着,这些利国利民之物,将是晋王的保命符。将来不管是哪一位皇子继位,都动不了晋王!

    因为,晋王是大唐的功臣,是华夏的功臣。谁要是敢动他,就等着被万民唾弃吧!

    作者有话要说:那种穿越之后点亮各种技能是怎么回事?我上网查了,土豆和番薯种植也不是特别简单的qaq

    第154章 长大

    十三岁对于安泽一来说,是一个身体成长上的分水岭。

    十三岁之前的他,小小软软的一枚,有着最最玉雪可爱的脸和最最乖巧无辜的微笑,白白嫩嫩气质温柔无害,眼神澄澈如水,就像是一个大号的洋娃娃,任是谁见了,会对他的人生未来充满期待,却又希望他永远保持这副惹人怜爱的可爱模样。

    即使是对他心有防备的太子,在直面安泽一这个最有威胁的弟弟时,也生不出丝毫的厌恶。

    最重要的是,十三岁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矮豆丁。

    有多矮?

    李隆基表示:海拔还没有自己的腿高。

    高力士表示:两根手指就可以拎起来。

    安泽一:长得高了不起吗?大人们都太讨厌了!

    而十三岁就像是分水岭,因为十三岁之后,安泽一才开始蹿个子,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

    于是,紫宸殿的柱子成为了小孩量身高的地方,每天都是要比划一下的。

    同样的在变化的,还有安泽一的长相。

    倒不是安泽一之前长得不好看然后男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而是之前他小,脸上带着婴儿肥,看起来软乎乎萌萌哒的样子,眉眼也没有长开,怎么看都是浑然一团的孩子气。而现在,眉眼开始展开,之前圆滚滚的眼睛,舒展成为了圆润又不失狭长的桃花眼,深深的眼窝浅浅的卧蚕,弯起眼睛笑的时候,长长的睫毛下的眼睛澄澈而水润,眼神温柔宁静得仿佛他与对方之间感情深厚得很——————即使只是“仿佛”,即使是对方是看他不顺眼的太子一脉的人。

    因为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因为身边人朝夕相处很难意识到,所以当安泽一一天午睡正酣,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从呆愣住的宫女和侍从眼中,才恍惚间意识到这个变化。

    而李隆基,也是因为这些人不合规矩的张着口失声呆愣看着安泽一的反应,自己看向安泽一时,从反应过来,这个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孩子,在自己不知不觉当中,长成了如今的绝色。

    是的,绝色。

    琼鼻朱唇,檀发雪肤,芙蓉玉面,桃花水眸,精致的五官看起来恰到好处,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又少。美在皮,更是美在骨,眼角眉梢间清冷的温柔与睡梦初醒的迷离风流,就像是《陌上桑》里的那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然后,余生都不会忘记这一瞬间的美。

    只因为太过惊心动魄。

    他后宫当中的美人数不胜数,但是绝色,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说幼时的“大明宫牡丹”、“大明宫一枝花”不过是戏称,那么现在已经具有少年青涩成熟的他,真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宫牡丹了。

    从十岁开始,安泽一其实就已经很少晚上跑去跟父亲李隆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了——————开什么玩笑,小时候这样可以说是依赖父亲,长大了再这样就奇怪了!而到了十二岁往后,他就再也没有晚上和他睡一起了。

    但是白天的时候,安泽一还是会习惯性的在紫宸殿后室睡午觉。所以,那一刻,美人酣睡初醒的画面,真的是惊艳了其他人。

    安泽一自己倒是不觉得。他在现代的时候,长的虽然气质比不上现在,但是眉眼五官还是一样的。鹅蛋脸、桃花眼、挺鼻红唇眼窝深,标准的古典风流美人脸。

    但是!

    但是!

    安泽一上大学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封班草神马的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上大学之后,虽然说有点意识到了吧,但是那个时候流行的不是他这种古典的,而是锥子脸尖下巴的尖嘴猴腮蛇精脸,再加上社会流行趋势还是他最讨厌的娘炮风,这就造成的后果吧,让他觉得自己长得挺好看的,但是也只是挺好看,谈不上多么英俊帅气。毕竟和当时流行的网红脸明星脸,他这个画风真心不是一样的。

    李隆基第一次认识到,养在自己膝下,被自己娇养着长大的儿子,长大了。

    他看着安泽一,就像是一个艺术家看着自己亲手精雕细琢打造出来的艺术品一样,带着惊艳与欣赏,以及丝丝缕缕的,让安泽一感到很不安的情绪。

    他知道李隆基不仅仅只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艺术家,是历史上公认的精通音律乐理,能歌善舞。

    在闲暇之时,他也会弹奏作曲。而生活在他身边的安泽一,也就不可避免的与音乐打交道。他前世今生一直都是一个除了数学物理和体育,其他科目都可以笑傲他人的学神,所以在乐器方面,他虽然一直都是学着陶冶情操,但是天赋与乐感,都让他造诣也是不俗的。

    而这辈子,早在史书上就知道唐玄宗喜好的安泽一虽然说没有故意去投其所好,但是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

    所有的乐器,当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如何发声,再摸索出规律和手感,凭着他的乐感,他就可以奏出乐曲。

    当然,再熟练熟练,他就可以达到“通晓”程度,自娱自乐毫无压力。

    所以,在学习方面让他这个父亲骄傲,在兴趣爱好上也可以合拍共鸣,李隆基就更喜欢安泽一这个儿子了,这也就造成,就算是他现在后宫里面最宠爱着的武惠妃生下的十一儿子,也比不上安泽一这个七儿子一丝半点。

    而现在,安泽一身上又多了一个让李隆基偏心喜爱的一点:长得好看。

    没错,我们的皇帝,就是这么一个颜控。

    不过,对于李隆基的心态变化,安泽一并没有过多在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隆基这种对儿媳妇都下得去手宠爱十年的人,除了兴趣爱好志同道合之外,何尝不是因为杨贵妃的美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所以,李隆基是外貌协会,并且还是那种在美色面前伦理道德全部不堪一击的颜控。

    安泽一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脸如何如何,在这个玻璃还没有发明出来的世界,他是不喜欢使用铜镜的——————太模糊,看不清楚为何还用?

    这个时候的他,注意力是放在大唐的周围的。从八岁将番薯土豆和占城稻献出之后,他连着三年的时间,精力都是放在了如何普及到大唐各地的,如何让百姓能够真正达到“吃饱”。与此同时,他的注意力也投放在“穿暖”上。

    吃饱穿暖,这是人的本能物质需求,在这两条实现之后,他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全民开智,实现义务教育,朝着工业革命狂奔。

    士农工商,作为不是太子的嫡子,“士”他最好不要沾手,否则就是招惹忌惮引火烧身。但是“农”、“工”、“商”,他却是不能不顾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