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是个理工男 - 分卷阅读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方才说话的两个人也都是新来的,被安排在附近的村子里。他们嘴上说着住在外面的好处,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服气。不过,因为一起干活的也有平城和白城的人,那些觉得不平的人也没有开口,省得惹上人家。

    那本想要挑拨离间的听到他们这样说,知道自己继续挑拨肯定会引起人的注意,万一被官府盯上了就不好了,因此就闭上嘴,假装什么都没说过。

    众人都沉默了一会儿,埋头干活,等了一会儿,才又有人说话。

    “白城现在还没住满么?”这个人的发音别别扭扭的,引得边上几个人转头去看,就看到原来那是一个新罗人。一般的齐人,异族人和新罗人的体貌特征都不尽相同,肉眼都可以分辨。齐人对新罗人也没什么好感,他们可没忘记当初新罗人是怎么帮着鲜卑人打他们的,因此也不搭理他,接着干活。

    但异族人就没有这个想法,有人搭理了那男人。

    “想住进白城要有钱。”说话的男人个子很高,在大多数人都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情况下,他在人群中分外扎眼,不是莫则许又是谁。

    莫则许没有离开,还因为族人们的选择花钱住进了白城。他是不想住的,可是作为族长,不能和族人在一起,那怕是把部落都给了莫冲了。他和莫冲商议了很久,才终于下定决心一起将全部族人都迁入白城,仍旧居住在一起,就算他们来种地了,也是本部落的人。

    来辽东前,莫冲都不太清楚莫则许的心思,知道他有意报复后,他私下里和他谈了许多。莫冲和他堂兄讲利弊,他之所以要留在这里,不是因为舒瑾如何,只是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耕种,能够吃得起饭。他们的孩子可以上学堂,以后学得好了,还能在辽东当官,还有可能考科举去京城,难道不比呆在山里好?

    而且住在这里平日也方便的很,他们不再需要用大量的肉干兽皮换取那么点的盐和布匹,老人能住上温暖的房子,族人生病能够得到医治,来到这里后出生的孩子夭折率极低,他们部落能够迅速壮大。除了这些,别的好处也多得很。

    至于之前对于齐人的恨,实在是没必要,齐人也不针对于他们,真正给他们带来家破人亡的是鲜卑人。

    莫则许也懂得这些道理,可是鲜卑人已经被赶出去了,可能这辈子他都见不到了,也无从报仇。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儿子,莫则许曾经都想着自己是不是也死了算了,他是依靠着仇恨才活下来的。

    他这段时间都很安静,什么都没做,事实上也没什么可做的,族人都被策反了,他们想得比自己少,虽然也有仇恨,但就如莫冲所言,更重要的是活着。

    他听闻新罗人来的时候就打了一架,因此在这人提问的时候就和他搭上话了。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两人还凑在一起说了些什么,那新罗人很是感激他。

    也许是莫则许因为之前的事情已经长了教训,他虽然和人搭讪,却什么出格的事都没做,只是和新罗人搭上了关系,还许诺明天出来给他们带些城里的物资。

    如今辽东的人越来越多,就有人动了心思,想要做些买卖。城内的粮食等都是官方供应,但是其他七零八碎的东西也是要用的。就有人在耕种之余做起买卖来,他们这样的想法官方当然支持,还给了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

    “这打糕也可以让人出去贩卖。”舒瑾用筷子夹起一块打糕,说道。他更喜欢炸好的打糕蘸上红糖汁,外酥里嫩,甜而不腻,很好吃。

    “行啊。”柳文熙点点头,这种生意弄个小车就行,实在不行背在身上都不用车。城里的百姓暂时可能吃不起,但是王府还是有很多当官的,平日里领着俸禄都没地方花,是该给他们一些花钱的机会了。

    “农闲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妇女做一些小玩意卖钱,或者可以纺布?”柳文熙有些疑问,辽东是不养蚕也不产棉花的,想要纺布好像不太方便。

    舒瑾没说话,他也在想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平日里做,还能够卖出去。他母亲姐姐在家也都是要做些女红的,绣些手帕香囊,有时也做些衣服。

    “那可不可以种植亚麻。”柳文熙突然想到亚麻,按理说,这东西是可以在辽东种植的,如今的穷人穿麻布衣服要比棉布的多,适用范围很广。

    “让他们研究研究。”舒瑾道,“这事可以再看看,大家需要什么就做些什么,不用我们干预让他们自己发挥。”

    “也行。”柳文熙突然发现,他的思维好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明明他是个市场经济时代来的人。果然,人站在高位的时候,就很容易独权,什么都想要做,什么都想要给大家规划好。

    看来以后还是要少管一点,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才好,他好空出时间来做点别的。

    他们继续闲聊,今日的打糕很好吃,吃到一半的时候宋昱来了。

    “你嫂子来信说过两个月带你侄女来,我不太放心,要不然你去接她们?”宋昱进了门见到宋扬,也不着急去找舒瑾了,直接揪住宋扬。宋扬让人去和舒瑾通报一声,就顺着他去了。

    “王府这边放不下。”宋扬的回答十分简单利落。

    “看你年纪也不小了,也是时候娶个媳妇了,你嫂子还说看中了几个姑娘,不如你先去和她交流交流,早日成亲啊。”宋昱习惯了这个弟弟的冷淡,正好他可以多说一点,宋扬也不会让他闭嘴。

    “没兴趣。”宋扬回答。

    “宋扬,弟弟,你老实和我说,你是不是和王爷一样,也喜欢男的?”宋昱一听他说没兴趣,立马就急了,宋扬年纪不比舒瑾小,他自己都准备接媳妇过来好生老二了,怎么宋扬还对女的没兴趣?

    “我对男的也没兴趣。”宋扬觉得自己还是要解释下的,“我对成亲暂时没兴趣。”

    “那就好,大不了再等几年。”宋昱放下心来,没想到他其实被宋扬套路了,本来是要催婚的,现在竟然听说他不喜欢男的就很欣慰了。

    “那王爷就不准备要孩子了么,还是说从三皇子那里过继一个……但是三皇子要是做了太子,这事也不好办啊。”宋昱开始为舒瑾的子嗣问题发愁,他总是要有个继承人的,不然等他和柳文熙不在了,辽东又要给谁接管呢?

    “男人能生孩子么?”宋扬突然开口问。

    “你是男的,你能不能生?”宋昱噗嗤笑出声来,男人生孩子,闻所未闻啊。

    “我不能生,但我之前看过一本书说有男人可以生。”宋扬难得多说了几句。

    “弟弟,不要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男人生孩子都是旁人杜撰出来的故事,身体里都没有那个零件,怎么能怀孕呢?”宋昱随口笑道,宋扬却陷入了沉思,他看那本书不是杜撰的啊。

    第43章 准备春耕

    关于生孩子的问题, 宋扬选择不去和宋昱争论, 他看那本书虽然不是杜撰,可内容也和杜撰差不多。况且, 后来那本书就遗失了,现在拿出来作为证据也不行。里面描写了男人生子, 其实也是一笔带过。

    对于自己的婚事, 宋扬当然也思考过,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想成亲,不着急。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短, 大多数时间都跟在舒瑾身边,他没有太多家庭的意识。

    如今他大哥孩子都有了,他弟弟宋泽,虽然年纪比他小不了多少, 也定了亲, 估计今年就会完婚。

    侍卫队里的小伙子们也大多不是成亲就是定了亲事, 有几个单身的还在辽东谈起恋爱,和人家异族的姑娘勾搭上了。

    再看看王府里, 大多数人都拖家带口的, 舒瑾和柳文熙天天甜甜蜜蜜。宋扬当然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们好像不太一样,但毫不慌张。

    宋扬和宋昱到了客厅, 舒瑾和柳文熙一个在看书,一个在打棋谱,十分安闲自在。两人样貌相配,性格互补, 平时眉来眼去腻腻歪歪,实在是令人羡慕。

    不,是令人嫉妒。

    宋昱看着他们两个悠闲的样子,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来到辽东之后由于事情特别多,他经常要处理到深夜,因而头发也掉得特别快,明明他才二十多岁,就有了英年早秃的迹象。

    想起他爹每天外出前都要用帽子盖住额前的头发,宋昱在心中悲愤不已,难道以后他也要这样?

    “王爷,粮食种子已经运回来了,我们已经让人去清点,您要去看看么?”宋昱的愤怒不过是一瞬间,随即恢复正常,向舒瑾询问。宋扬在他进来后便退了出去,守在门外,除非是舒瑾要求,他是不会听他们谈公事的。

    “去。”柳文熙一听,立马站起身,书也放在一边。他惦记了这么久的种子终于到了,真是太好了。

    “我也去。绿竹,你先把棋盘收起来吧。”舒瑾吩咐绿竹一声,绿竹应了,过来将棋谱和棋盘都收起来,也把柳文熙看的书送回房间,方便他下次看。

    “今年一共收了多少种子,有多少人学会了育种的方法?”柳文熙边走边问宋昱,宋昱的脑子就像是一个大型内存,他记忆力惊人,几乎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他刚看了账目,就能够将数据记下来,此时正好反馈给柳文熙。

    听了他说的,柳文熙点点头。

    “一亩地大概要四五斤种子,如今辽东的土地数量可有统计?”柳文熙又问,前一年的数据他清楚,今年的数据还有待更新,因而要向宋昱询问。

    宋昱将今年已经规划好的耕种面积和预计的最终面积都报给他,柳文熙在心里算了算,便知晓了大概。

    除了最初回来的五支船队,后来又有一支船队回来,带回来不少玉米,和一些前面的船队没有的物资。这些玉米种子经过一冬天的培育,数量不仅能够供应辽东使用,还能够多出来一些进行推广。

    柳文熙计算的耕地是总面积,实际上还有很多耕地会继续种植小麦和水稻,未必会种植玉米,就是这样估计,种子都能剩下不少。

    玉米这种东西,不管是在哪个地方都能够耕种,适应性强,产量还高,多种一些绝对不亏。

    也是后来柳文熙帮助他们用现代科学解释杂交原理的时候才得知,他们从美洲带来的,并非都是形状最优良的种子,那种种子只是样本而已。

    集中了最优良特性的种子在当年可以获得丰收,但到了第二年就会性状分离,出现一部分果实小茎秆高的。

    美洲人果然是热情,也可能是船队许诺了他们许多大齐特产的原因,他们带来的玉米种子是只要再培育一代就可以耕种的,分成了不同的种类。

    “其他的玉米种子可以推广出去,但是数量有限,选在哪里呢?”柳文熙问道,舒瑾想了想。

    “闽越一代最好,江南向来富庶,稻米产量高,未必会愿意接受新作物。近些年闽越粮食产量不好,经常出现饥荒,推广会更容易。”宋昱说道,他的分析很有道理,江南地区不仅是原本粮食产量就高,还有各大家族把持,推广玉米可能会伤害他们的利益。而闽越地区本来就比较贫困,常言道饥不择食,只要有吃的就不挑。

    柳文熙点点头,舒瑾也默认他的说法是对的。

    “也可以在关中推广一部分。”舒瑾说道,他要先把玉米种到皇帝眼皮子底下,估计还要皇帝带头吃玉米,从而使玉米的推广更广泛。

    “让人注意有没有比较软比较糯的玉米,现在没这个种类,应当是变异成的。”柳文熙想起糯玉米,现在的玉米都是硬质的,直接煮了吃并不好吃,一般是磨成玉米面做主食。

    “玉米的外皮磨掉直接煮了也好吃,在我们那里叫碴子。”柳文熙突然想起了这种吃法,想着等回去做。

    “最近应该要开江了吧,你先前总说想要吃贴饼子,等开江打了鱼就让厨房做。”听他们谈论玉米,舒瑾突然想起这事,之前柳文熙总是念叨着铁锅炖鱼。把开江鱼放在锅里炖,边上贴上玉米面的饼子,味道相当不错,属于现代东北的流行吃法。

    “哦,也行,少放玉米面。”柳文熙点点头,但现在的玉米面太粗了,放多了那可就成忆苦思甜了。

    “那是否要在各地都建立育种基地?”宋昱将话题又拉回了正事,呵,当着他的面就甜甜蜜蜜,让人牙酸。“辽东的育种基地我已经规划出来了,过段时间就让他们回来。”

    之前选择在南方建设基地,是因为辽东冬天不能够种植作物,如今到了春天,就可以在辽东育种了,往后也可以都在辽东育种。

    “之前的基地仍旧留着,可以两边一起操作,至于其他的地方,我已经写信给父皇,估计他们还在安排。”

    育种这件事在大齐还是新鲜东西,从前都是农民自己留种,现在要变成官方育种,百姓来购买,稍微想想就知道不易推行。

    首先是要建立起育种基地,然后运往各地由官府来出售,中间必定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其中猫腻可能就很多。

    而农民本身自己留种就够了,为何还要花钱来购买种子?他们想不明白,可能就宁愿仍旧种原来的粮食,不会换成玉米。

    去年他们才推广了新式农具,今年又要换种子,大家的接受能力可能还没那么强,这事在辽东好推进,但在全国范围内还要徐徐图之。

    “那就好。”宋昱将这事记下来,等待皇帝的回信。和皇帝沟通当然还是要舒瑾亲自出马,人家亲儿子毕竟是不一样的。他也经常写信给他爹,让他爹帮忙疏通各种大事小情,他爹虽然不在辽东,为辽东做的贡献可不少。

    “咱们这里到京城来回送信要多少车马费啊。”柳文熙听他们讨论,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舒瑾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这个我还没有仔细统计,一年开始确实不小。不过若是与其中的便利相比,那还是很值的。”宋昱答道,他们也在自己养马,可以降低一些成本。辽东的畜牧业也在发展,先前各家分到耕牛,自己饲养,到了今年有的已经生出了小牛。

    他们又从其他地方买入了一些牛和马,并请了专业人士来教农户们饲养,有些异族还自告奋勇地说明自己有养殖经验,可以帮助其他人解决养牛马的问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