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 分卷阅读16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当然也是因为这件事与民生有关,宋桥教授才愿意亲自陪同出过一趟,否则远程给一些建议也就足够了。

    宋桥教授此时心中也有一丝悔意:

    刚才光顾着满意赵安和自己未来学生江天华的表现,也忘了问问赵安愿不愿意继续读硕士,他也可以再带个硕士学生。

    让这两孩子继续做同学,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嘛。

    至于那句“我也算欠你一个人情”,赵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答案了。

    第159章 抉择

    水孕育了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

    这句话的确不假, 任何缺乏水源的地方都无法为人类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存之所, 更别说孕育文明了。

    在灯塔国内便有一条相当著名的河流,名为密东东比河,河流宽广、水源充足、适合灌溉。

    它两岸的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等等都是灯塔国著名的粮食大省,也是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出地。

    而华夏考察团这次的目的地便是这几个省份。

    赵安他们已经抵达灯塔国几天了, 考察团从一开始单纯的兴奋, 到此时心中已经是五味陈杂。

    华夏自古地域辽阔、物华天宝,就算最近一两百年的历史中, 华夏频频被欺,但是华夏人骨子中始终有一种骄傲,骄傲于自己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骄傲于浩如繁星的历史伟人。

    尤其是这十多年华夏经济的腾飞,让所有的华夏人越来越自信。

    这两天的所见所闻,让所有的考察团成员都有些不是滋味。

    在场考察团成员,大部分年纪都在四五十上下, 都经历过当年的识青下乡。曾经在华夏乡间亲自体验过农村生产生活。同时他们作为大型食品企业的决策者, 对于华夏农业的现状更是一清二楚。

    每每看到东北平原、长河流域的沃野千里, 大家都会自豪:这物华天宝之地, 的确足以供养十万万人的生存!

    毕竟那是无数农民用自己汗水所浇灌出来的成果。

    但在看到灯塔国的农业土地之时,所有人口中都如同吞入一块石头, 难以发声。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份, 第二季的大豆也已经完成收割。空旷的田野之上只剩下无尽的豆杆凌乱地倒在地上,给褐色的土地披上一层黄衣。

    越野车驰骋在旷野之上,无边无际的黄色讲述着灯塔国一个月前的丰收, 让所有华夏人羡慕。

    更重要的是在这平坦原野之上,每一户农场主的距离都相隔数里,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农场主起码管理着数十公顷的土地。

    这在华夏根本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公顷土地等于是十五亩土地,而华夏农民拥有的平均不过135亩,不足世界平均耕地面积的40。

    虽然对于灯塔国的地广人稀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每一个了解华夏农业现状的考察者们都不禁陷入沉思:华夏和灯塔国之间的人均耕地差距有这么大吗?

    而当他们走入一个农场中继续考察的时候,才明白这不仅仅是人口、土地方面存在差别,还有科学、技术方面的难以望其项背。

    最新型的播种、收割机器展开机械臂后能达到六米左右的距离,只需要一名操纵者就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公顷播种、收割、施肥,种种农耕日常的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灌溉车、烘干机、脱谷机等等大型农业设备。有这些设备,一名农场主自己就能够管理数十亩的农田。

    一些拥有上百公顷的大农场所需要的不过是聘用几名职业的农活工人即可。

    而且这些农场主根本不用考虑农作物、肥料、技术选择的问题,会有在专门的农业公司为他们规划每年的种植作物,并且提供肥料和种植指南。

    除非整个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变化,否则这些农场主属于旱涝保收的状态。

    与同行大部分考察代表们的惊讶与赞叹不同,赵安早就了解过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在如此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背后,是更加科学、系统化的农业、商业体系。

    现在灯塔国的农业市场中,寡头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了,寥寥几家大型企业掌握了国内80以上的销售渠道。

    同时,他们的手中也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优秀、最高产、最抗病的种子,还有各种高级的饲料、肥料、器械、生产技术。

    根据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制度,如果未经许可,农场主不能使用这些种子与技术。

    大公司们当然不会直接公开售卖种子,只会向签订协议的农场主提供相关物资与技术。

    如果不依附于这些大公司,单凭普通种子、技术根本无法在市场上与大公司的进行竞争,更别说这些大公司本来就掌握了绝大部分的销售渠道。

    这导致了超过90的农场主被这几家公司所控制,哪怕他们空有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但事实上依然属于被剥削、被控制的阶级。

    只能说灯塔国的大农场主们和华夏的小户农民们,各有各的身不由己。

    这些并不是无足轻重的知识或者消息,只有足够了解合格灯塔国的农业体系,才有可能找到破局之法,这些内容在赵安寝室所整理出来的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也是因为灯塔国的农业体系特点,所以考察团最后一站并不是农田、农场,也不是灯塔国的农业部,而是美国的“abc”。

    所谓“abc”是指世界公认四大粮商“abcd”中,属于灯塔国的三家企业。这四家企业占据了世界粮食交易市场的主要份额,只不过因为四大粮商行事低调,所以金融市场上很少有关于他们的报道。

    同时四大粮商都属于集团企业,旗下的业务不仅仅遍布粮食各个环节,同时也有涉及金融、地产、生物、保健、医药、材料等各个相关领域,说他们是粮食世界的四大帝国也不为过。

    只不过因为股权分散且隐蔽,所以福布斯这样的排行榜也难以或者说不敢将四大粮商背后的实际掌控者公之于众。

    毕竟灯塔国的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这何尝不是对政/府、对粮商们的告诫?

    所以这几十年来,这几大粮商一直都在努力与政/府较好,就是害怕引来政/府的忌惮之心,从而招致反垄断调查。

    一旦整个农产品的生产链被割裂,那他们对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的掌控力就会大幅度降低,无法再享受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

    赵安也考虑过是否要从政/府层面进行破局——如果三大企业能够被拆分,那华夏也不用担心一群中型企业的金融战争了,反间、策离各种策略可以使用。

    只不过,看到此时最后的贸易商谈会上,灯塔国商务部高管与三大粮商之间相处模式,赵安就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

    很明显灯塔国政/府和三大粮商已经达成了协议,在针对华夏方面有了一致的决定。

    想想也是,四大粮商中有三者都是灯塔国的企业,也可以说是灯塔国掌握了国际粮食交易一半以上的份额。

    如此强劲的市场武器,如果灯塔国无法掌握它们,怎么可能允许它们在眼皮下作威作福。

    看破这一层关系后,赵安对于为什么这次灯塔国会热情接待华夏商贸考察团,农作物领域金融战争的源头,乃至十几年后为什么灯塔国有胆气发起贸易/战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一切都是灯塔国的国家利益罢了,灯塔国一直想方设法保证自己在国际上的超然地位,无论使用政治手段、金融手段乃至战争手段都无所谓。

    看来这一次的金融战争是没有办法避免了,想到这里赵安看了一眼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宋桥教授。

    作为顶尖的金融学者,各位代表也想征求宋桥教授的意见,只不过从头到尾宋桥教授都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谦虚地说道:“我对农产品方面不是很了解。”

    而此时赵安才知道宋桥教授多么具有远见,在考虑反击手段的时候,宋桥教授就已经提醒过赵安不要寄托希望于满口“公平、正义、经济自由”的灯塔国。

    并且建议赵安朝着四大粮商尚未掌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尽可能筹备多的现金,想必那个时候宋桥教授就已经看破了贸易摩擦背后的本质。

    没有灯塔国政/府的授意,量子基金也不会在国际市场上纵横多年、无所顾忌。

    接下来只能见招拆招了。

    三大粮商的人,先带着考察团去参观了大豆、棉花的仓库。

    我们经常说“粮食堆满了仓库”来形容粮食丰收,但这种描述始终空乏,不够具体与震撼人心。

    当考察团们隔着玻璃,看到那黄澄澄的大豆,如同沙海,随时可能将自己吞没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灯塔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多么的夸张。

    所谓的吞没可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粮仓之中只有大豆的存在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灯塔国历史上有不少工人在进行温度、湿度检测的过程之中,不小心跌入大豆的海洋之中的意外。

    这中大豆海洋没有任何的浮力,人一旦落入其中,就会像跌入传说中的冥河不断下沉。

    大豆依然在进行着微弱的呼吸作用,所以大豆海底层的氧气浓度极低。

    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意外事故,立刻打开整个粮仓进行倾泻处理,不出十分钟工人就会死于“海底”。

    可以想象这仓库的大豆数量到底有多少。

    至于棉花仓库也是如此,就像将天上的白云整朵裁下,放入仓库之中,震撼人心。

    仅仅这一个仓储基地就有二十多个同样规模的大型仓库,而三大粮商在全国各地的仓储基地有近百个,哪怕没有全部装满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而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数字是三大粮商给出的价格:

    400灯塔币/蒲式耳

    1500灯塔币/吨

    因为华夏内陆有一个特别适合棉花的省份,而且棉花密度小,还需要进行防潮处理,导致棉花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对于考察团代表们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大。

    真正夸张的是大豆的价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