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 分卷阅读185
马局长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明显的愤怒。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灯塔国的不满。
“那请问华夏代表团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我想市场的事情还是让市场去决定。接下来华夏政府不会再参与采购的事情,但是我们国家的考察团会去其他国家进行大豆的考察。”
在场的记者都是聪明人,听到马局长的这句话,他们就知道华夏考察团肯定早就有了备选答案。
但此刻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考察团接下来的目标是谁?因为华夏的大豆产量他们也有所了解,留给华夏市场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问题就有我们考察团的负责人来向大家解释吧。”
说完之后,马局长把手中的话筒递向了自己的左手边。
一时之间整个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拍照声音突然增多。这些记者早就注意到坐在马局长身旁的年轻男子。
他们原本以为这位外貌俊美的男子只是华夏代表团的礼仪人员,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整个考察团的负责人。
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告诉他们:哪怕今天没有办法从对方的口中得知什么劲爆的消息,只要拍下这名男子的照片,然后再明天的报纸上进行刊登,也能够保证报纸的销量。
然而我们的赵安并不想靠自己的脸吃饭,他拿着话筒完全不需要翻译的帮忙,并用极其纯正的雾都腔,向在场的所有记者说道:
“明天我们将直接飞往墨东弟进行考察,据我们所收获到的消息,墨东弟今年的大豆丰产,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大豆。”
这些记者也不蠢,他们当然不可能相信。墨东弟会突然出现足够多的大豆提供给华夏。
就算今年墨东弟大豆丰收,那华夏过也应该早就得知了消息。
对于华夏代表团居然能够强忍两个月,他们由衷的感到佩服。他们突然联想到在古老的东方,也就是华夏,有一个成语叫做:卧薪尝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5日,圣诞节。
华夏考察团前往墨东弟消息传遍整个世界。
恰如赵安所说,整个华夏团送给灯塔国三大粮商一个终身难忘的圣诞礼物。
第170章 布局
2002年5月3日。
赵安乘坐13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墨东弟国。墨东弟地处南美洲, 北部与灯塔国接壤。
所以此时虽是五月份,但墨东弟刚进入他们的冬天,寒风习习、一片肃杀。所有的农场都已经休耕, 褐色的土地潜伏孕育,等待来年春天的耕种。
墨东弟同样是一个农业强国,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而且阳光充足。只不过, 墨东弟以出口产品以玉米为主。
并不是他们不想生产大豆,而是和灯塔国比起来, 他们的大豆品种产量不够高,但品种产量就会少上两层以上。更别说机械、肥料等科技领域和灯塔国比起来也有所不如。
高昂的价格导致他们的大豆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所以他们才迫不得已选择利润率更低的玉米。
哪怕墨东弟已经主动退让,不和灯塔国去争夺国际的市场份额。但他们依然是灯塔国的打压目标。
不过因为墨东弟地广人稀, 是一个理想的农业国家。这几年三大粮商一直在试图和墨东弟国内的种植商进行合作,指定他们生产某种农作物,然后进行统一的收购。
俨然有想将墨东弟变成他们的农业殖民地, 当然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殖民地。并不依靠武力或者军事去进行统治,而是依靠国际市场这个强大而有力的武器实行暗中支配。
“赵先生您来了。”
赵安一下飞机便有人举着他的姓名牌在接机口接待, 这是耐森公司的负责人。
耐森公司是墨东弟本土的农产品公司, 只不过这几年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利润已经出现了赤字的情况。三大粮商一直想将它收购, 然后通过它进入墨东弟的农业市场。
还好三大粮商内部也有争斗,谁都想争取收购奈森公司,同时又要阻挠对方的收购行为。这才让耐森公司得以夹缝求生。
食安公司有从耐森公司进口一些墨东弟的特色食材, 所以对于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在赵安想要寻找一个墨东弟国内的合作伙伴,第一时间就选中了耐森公司。
虽然敌人的敌人并不一定是朋友,但起码在针对三大粮商这件事情上,他们之间有太多共同的语言。
提卡西,也就是耐森的负责人直接带领赵安一行人前往北部平原进行考察。
那里阳光最充足,而且有几条宽阔波澜的河流经过,终年不竭,是整个墨东弟国家最富饶的土地。
“赵先生我们已经探测过了,这些土地十分适合种植大豆。”
跃华技术员工对赵安说道。这一次来墨东弟,赵安并非独自一人。他还带上了很多专业的工作人员,有土地考察、种植规划、机械供应方面的人才。
其他人也得出了类似的意见,认为墨东弟是一个十分适合发展农业的国家。只不过除了灯塔国的迫害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限制着墨东弟的发展。
比如说墨东弟的土地依然集中在少量的地主手中,墨东弟的劳动市场不够廉价,生产技术不够发达等等。
“提卡西先生,你们耐森公司有足够的土地进行种植大豆吗?”
赵安这个问题一针见血,耐森不像灯塔国的三大粮商一样,已经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厮杀出来,占据了寡头的地位。
和耐森同等规模的公司,在墨东弟起码有十家。
他们现在的土地可以给食安一家公司提供足量的大豆,但也仅此而已。
提卡西表情有些尴尬,但是他并不想放弃这一个机会,他很清楚,如果能够和华夏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灯塔国的价格战争。
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各种资料的收集,他也清楚现在华夏的窘况,面对赵安的咄咄逼问,提卡西试图扭转攻势:
“我相信赵安先生也知道,灯塔国绝对不可能长期并且稳定的向华夏提供廉价大豆。你之所以找上我们耐森就是想做好准备。现在也只有我们墨东弟国能够提供大量的大豆。”
“我又并不一定要依靠你们耐森,我完全可以在你们的国家购买土地进行生产。我只是一个商人,我并不关心国家的事情。只要我能够生产廉价大豆,我就能在华夏卖得出去。然而耐森有这样的市场吗?”
此时赵安的表情仿佛就像一个眼中只有金钱的商人,他只是想趁着,灯塔国涨价的时候大赚一笔而已。
如果这是赵安的真实想法,那耐森对于赵安来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一番沟通和谈判之后,耐森最终和赵安签订了5年的长期合同。规定五年之中耐森每年向食安提供一定量的大豆。
只不过对于大豆的价格,赵安提前作出了约定,以580灯塔币进行交割。这已经是耐森和赵安协商之后的价格。
一开始赵安提出的价格是550灯塔币,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让耐森喜出望外了。
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就530左右,和灯塔国比起来的确高出不少。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办法和灯塔国争夺国际市场的原因。
在耐森的考察只持续了五天左右,因为耐森所能提供的大豆不足赵安计划的1/10。
赵安不得不在墨东弟国内到处奔波,寻找下一个合作对象。类似于耐森这样的现代化企业还比较够好沟通,但墨东弟还有很多中小型的农场主,成产模式落后、大豆种类不统一……
在六月份的时候,赵安在墨东弟成立了公司,并且聘请了很多本地人。
有这些本地人的陪同,赵安挨家挨户亲自去拜访农场。然后与这些农场主进行谈判,希望能够签订长期的大豆供给合同。
四个月的时间,早晚一共走访了20多家农产品公司,与100多个农场主签订合同。
终于最后的预计产量,堪堪达到了赵安的目标。
没有人能够想象,赵安在这过去的四个月里遭遇了什么困难?
有的墨东弟农场主很排挤外国人,他们只愿意和说西班牙话的人进行交流。哪怕赵安在墨东弟成立了公司,他们依然拒绝与诏安进行交易。
除了国别的歧视以外,还有各种试图狮子大开口的商人,其中不乏很多聪明人,他们已经看准了赵安的计划,试图抬高价格,赵安不得不与他们周旋。
收购价格必须同一,否则一旦泄露,其余的销售者会联合抗议。
有人很好奇为什么冬天赵安依然能够晒黑?
他要走到农田去实际进行考察,判断这你的土地适不适合生产大豆。这些企业或者是个人农场主,是否值得信赖。
墨东弟计划与华夏的市场安全息息相关,赵安不想也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失误。
在这种几近崩溃的压力之下,赵安按期完成了他的回话。
2002年9月16日,此时是墨东弟的春天开始,全国各地的农场主开始陆续准备种子,等待土地破冰的时刻。
直到亲眼看着大地种子被埋下土地的那一刻,赵安才稍微安心一些。
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赵安又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回到港城,开始进行期货市场的操作。
而这就是赵安的21岁。
不过一切付出都有是有回报的,赵安把所有的合同资料,生产场地的照片,全部发给了马局长以及其他的政府官员。
有了这些资料。政府才敢陪着赵安演了这么一出戏。
2002年12月31日
在2002年的最后一天,华夏食品企业考察团在墨东弟与当地的企业、农场主正式签订合同,总共进口价值10亿灯塔币的大豆。
虽然这些大豆要到2003年的二月份才能够成熟,同时这些大豆也不足以满足华夏市场的全部需求。
但是这个新闻向全世界证明了华夏不再需要依赖美国的大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