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额呼宫神 - 分卷阅读4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这是郑喆从皋京回来后第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再算远一点,或许是自从被贬出都城后的第一次。先后经历停职处置、杀兄指控、叛国嫌疑,都城虽不见二公子,却处处是二公子的流言蜚语。

    二公子站在主讲台上,除了脸色苍白一点,还是挂着为众人熟知的温和笑意:“劳诸位久候。”有他在左席上坐着,台下的发言都变得井然有序,仿佛不敢班门弄斧一般说话一板一眼、缩手缩脚,结尾都要加一句“二公子以为如何?”

    论及改制强兵,二公子不愧为掌舵人,台下千言万语不及他一锤定音。

    国君早年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一乡,处士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设置三族主管工匠、三乡主管商人、三卿主管群臣。二公子因势就形,在乡里分设轨里连——一轨五家设轨长,一里十轨设有司,一连五里设连长,一乡十连设良人。五家一伍由轨长统领,五十人为小戎由有司统领,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统领,二千人为一旅由良人统领。五乡一帅正好一万人,编为一军由卿统领。全国编三军,国君亲自统帅中军旗鼓。至公子喆,郑国始有三军六卿。

    “一直以来君父虽不赞同我的主张,但最后给出的中庸抉择还是交给我来办。现在看来你才是对的,如果不信任我又怎敢任用我。设置二十一乡的举动,我曾经参不透其中用意,那日在博闻堂里才醍醐灌顶,原来是一早就为军制改革埋下了伏笔。 ”与山齐四层书房里,郑喆手执竹简盘腿坐在榻上,和对面的姬疏闲聊。

    “你现在过的似乎很顺心,想反悔吗?”姬疏问。

    郑喆不说话。

    远山叩响房门:“皋阳子、许先生来访。”

    姬疏看了看他。

    郑喆道:“是我从前的门客,君父要大刀阔斧改制革新,还需要他们帮忙。”

    姬疏起身,走过郑喆身旁伸腿踢了踢席垫:“坐好。跟谁学的毛病。”

    郑喆一笑。

    改制事宜一旦提上日程,虽是郑序总负责,但郑喆才是最忙的,推荐人才、策略融会贯通、分析方向路线短短几日,泮山从山脚到山腰这段路上的花花草草都要给车轮鞋履碾成泥土了。

    远山若黛一度担心郑喆操劳过度旧病复发,姬疏却认为一朝心愿了结才是真正于身心有益。

    生不易一行人看上去也很快就要离开了,老先生回了趟郑都把他落在东门巷客卿府的东西都收拾了齐全,山无鬼则来去无踪早就不在与山齐。郑喆百忙之中还抽空吩咐准备两辆马车,以作一行人旅程所用。

    抱溪伏河时时爱黏着若黛,大约是从未在师父身边体会过无微不至、细心周到的体贴,舍不得离开姐姐。

    赵四也很可惜,他这人喜欢热闹,与山齐人烟稀少时就翻上屋檐和暗卫们凑一窝瞎唠嗑,抱溪这个爱闹腾的傻小子简直深得他心。但最近还有更让赵侍卫操心的事,都忙得不顾上其它——延林卫训出了一拨新兵,按例郑喆可以分得新侍卫,赵头领此时就要承担起挑人的职责。

    “我觉得还是别从延林卫里选了,姜虞这人心眼儿小,万一安插进他的眼线怎么办?”远山大力反对。

    赵四蹲在湖水旁的卵石上,同小弟讲道理:“又不是直接安排进暗卫队伍,选进来了肯定还要再筛一拨嘛。”

    “不能从城门军里挑吗?飒卫也挺好的,为什么非得在姜虞手下过一遍?”

    赵四也苦恼:“我也想啊,城门军训新兵的百夫长还是我的老伙计来着,给咱的人肯定比延林卫好。问题是从宫城卫里选侍卫是宗室历来规定,你和谁讲理去?”

    远山非常郁闷,一脚把岸边的卵石踹进湖里。

    咚。

    赵四也踹飞一块。

    郑喆送完访客回楼,经过湖边,对他的两个侍卫安抚道:“不必焦心,这一批不用选了,送人来也别收。”

    远山一愣:“啊?”

    不知为何最近总爱跟着郑喆四处游荡的姬疏从背后冒出来,朝迷迷糊糊的两人眨了下眼睛。

    生不易一行人决意启程离开的头天晚上,郑喆收到都城的消息,称齐国因差点步入沈潜设下的引战圈套而大感震怒,认为王室失德奸佞蔽日,欲与郑国结为盟友以固邻里之好。齐使不日将要抵达郑都,国君召郑喆进宫商议。

    结盟此等大事,尽管已暮色擦黑,当朝的肱骨大臣们还是匆匆忙忙被拽来议事。不上承明台走百级台阶已是国君最大的体贴了。

    齐国很有诚意,据说使臣是带着葛实的头颅前来交好。葛实进了沈潜的圈套欲合谋刺杀公子序,不曾想郑序毫发无损,自己却赔上了性命。众卿一致认为结盟是件是好事,郑齐是邻国也不是邻国,中间还隔着一个燕公,所谓远交近攻,正可守望相助。

    事情很快敲定,众卿退散。没有人看见公子喆悄悄进入了燕朝。

    燕朝是后宫家眷居住之地。公子喆去见了君夫人,国君也在那里等他。

    没人知道那晚三人都说了什么,但后半夜君夫人哭肿了眼睛,国君一息熬出了白发。翌日,公子喆不知所踪。

    清晨鸡鸣报晓,城门方开,就有两辆马车悄无声息出了城。

    消息中称不日将要抵达的齐使大概是日夜兼程赶来,紧追通告的脚步,白天就要到达郑都郊外。城门飒卫正在清除官道,要驱逐道上马车,为首一辆撩开车帘伸出一只手,手里不知拿了什么东西,叫飒卫一看立刻躬身放行。

    行至第二座城郭,远远能看见乡民夹道,有方相氏油妆抹面在表演傩戏,一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常。

    道路阻塞不得通行,两架马车停在路边。

    有人问:“什么情况?”

    “正赶上齐使出城吧。”

    “听说这个使臣有些来头,是原来揽雀楼里逃出来的。”

    “揽雀楼三巨头,贾潜徐怀陈缜,齐侯一人占了俩。”

    一来一回,有人忍不住了:“你们两个,这一路倒底偷听了多少?!”

    扮作鬼神乱舞的方相氏一路向前推进,后面跟出一支队伍——夏缦服车打头,束匹礼器在后,是齐国的仪仗。

    服车车辕上坐了一个人,戴冠结缨宽袍广袖,是使臣打扮。

    这个使臣有点意思,不坐车里坐车外。

    一只手撩开车帘向外打量。

    马夫也有点意思,是个黑衣劲装的女子。

    仪仗队驶近,齐使的脸逐渐清晰——嗬,好一张沟壑丛生疤痕狞狰的脸,忒骇人也。

    “阿青”使臣仿佛在同驾马的女子讲话,但离得有些距离听不清。

    郑喆还想探头再看,姬疏一把将他拉回来:“人都走远了看什么看,郑序自然会招待齐使用得着你操心吗。一拖半个月非要把改制交代清楚才走,这会儿就别耽搁了。早到昆山早治病!抱溪你还傻那儿干嘛,没看见人潮都散了吗,赶紧走啊!”

    马车委委屈屈继续上路。

    郑喆哭笑不得又坐回来,捧着姬疏塞过来的水囊喝了几口。

    那个齐使的脸长得有些熟悉,应该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仔细琢磨又觉得陌生,哪里像见过的样子。郑喆记性一向很好,见过的人都能留下印象。难道不是见过而是曾经听说过?听说过的长相么?真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摸不着就不摸了。

    继续上路吧。

    走过半月路迢迢到昆山去,治好了病还能走过百年漫长岁月到更远的地方。客卿先生说什么来着,循天应情,自然益生。

    姬疏靠在身旁正小声哼唱曲调,仔细一听,像是那日游山,赵四在六角亭的湖边打水漂时喊的南方号子。

    郑喆微微一笑,他想他是能理解这句话的。

    作者有话要说:全文到此就完结了,可能会有两个番外讲讲山无鬼和吕岫的故事?这是作者试水的第一本完结文,经验不足,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更新也断断续续,非常抱歉,也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看过来的包容与理解。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评论区留言,作者会继续努力。然后,接档文是作者专栏里的棋峙,文名待改故事不变,计划全文存稿后日更,希望大家可以移步一观。最后再次感谢读者大大对扣额的包容!鞠躬!!咱们下篇再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