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记 - 一百三十五意外的好处【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一百三十五 意外的好处

    div lign=“ener“>

    )

    【二更】

    坳子村因为之前传出去的那个聊斋故事所带来的热效应一直持续了好久,让村里边的人都慢慢习惯了这种被外边的人谈论的感觉。//..

    因为快要过年了的,到坳子村来买山货的人也跟着多了起来。

    之前村里边杀猪都是直接喊镇上那些屠户,到村里边将猪给杀了,然后把猪肉称了卖给屠户。每次杀猪以后,基本上都会用些猪爪子猪尾巴的给煮成杂炖汤的,请村里边关系好的人家都吃上一顿肉汤的。

    村子里边大概最高兴的就是这么个日子了,除了过年以外,好多人家唯一能吃上肉的说不定就是这么个杀猪的日子。

    村里边会相约着一个接近的时候,让镇上的屠户到村里边来将猪都给杀了。

    如果是价钱不好的时候,也有人愿意将猪给养到过年以后的。那时候卖猪肉的人少一些,猪的价钱就会提上来一些。

    坳子村里边的人好多性子都和善。虽然嘴碎了些,到底心肠是好的。因此赵家娃子常常能在那时候喝到点儿肉汤。

    而像颜大郎这种常常在各家打短工的,这时候就能收到各家各户分给他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要送肉的。一般都是送一些自家地里边种出来的东西,也有各种蔬菜的。所以颜大郎吃得通常都很杂,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送肉的是家里边环境比较好,而且心地比较和善的人家。

    如果像是那个大财主家里边的,当然是不会把肉分给帮工的人的。

    也有些家里边环境不算十分好的,自己也没有留下多少肉来吃的,自然也送不出肉来当谢礼的,就只喊颜大郎去吃一顿肉汤。

    村里边互相也算知根知底,颜大郎也不是那种会追着要东西的人。

    家里边环境实在不好的,分他口肉汤,又给他点儿粮食的,他也都觉得够了。

    至于环境好的,给颜大郎多分了肉,他来年开春的时候就会先帮那家把活儿都给做好了,然后再去忙别家的事儿。所以只要是有那个能力的人家,也都愿意给颜大郎送点儿肉,也不需要很多。颜大郎也不是贪心的人。阿甘

    兰花儿总怀疑他以往自己烧饭的时候其实也有到后山上边去捉兔子什么的来加餐的。只是因为他身手好,又不大在村里边拎着猎物晃来晃去的,所以大家才不知道罢了。

    今年因为村里边来了好多商客,原本准备喊屠户到村里边来杀猪的人,家里边的猪都已经早早地被定下来了,就因为这些猪是正宗坳子村里边出产的肉猪。

    而且这些商人很聪明。

    他们知道外头很多人都打着“坳子村”的名号在卖东西,所以他们用比外头稍微高一些的价格将村里边的猪肉都给定下来了,然后让人给写了一张契约书送到坳子村这,让卖家和村长帮着个划个字,证明这猪的确是从坳子村里头出产的正宗“仙姑猪”。

    因为那些人给的价钱实在很好,村里边好多人都忍不住将整一头猪都给卖了出去,家里边一点儿不留的。兰花儿听到村里边好多人在议论,说已经好有十年没有碰上过这样好的猪肉价格了。

    实际上如果他们愿意再等一等,说不定还能把猪肉卖得更高价呢。

    不过村里边的人老实,又没有什么生意头脑,也想不到说要把卖猪画押的消息发散出去让更多商户上门来争抢,因此这事情早早地就定下来了。就是这样,他们也已经十分的满意了。

    兰花儿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还着实愣了好久。

    她没想到村里边的猪会被起了这么一个名号,听着就让人想发笑的。也不知道那个签字画押的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老实说,这都已经有些像后世的品牌意识了。

    她甚至都有些怀疑那个想出这点子来的人到底是不是跟她一样也是穿越过来的——她总觉得她这个小村姑反而不像是个穿越过来的人。一点儿金手指没开不说,在大胤朝混了这么久了,还没勾搭上一个金龟婿的,甚至都没搬到什么大城里边住,还是窝在边境的一个小村落里头,就是种个地什么的。

    哦,现在还做点儿辣菘菜,卖得还挺好的。

    她甚至都想好了,卖辣菘菜如果能长久地做下去,她就看看能不能存一笔钱,提前将狗蛋以后考什么乡试会试的钱都给存够了,哪怕只存个大概的,她都要逼着改花开始想媳妇的事情。铁生没比他大太多,今年都已经大婚了,她实在是有些忧心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颜大郎那样好运气,到了这把年纪了,还能从山上给拖回来一个娇滴滴的新娘子来。

    而且兰花儿其实都没把颜大郎当成是个普通人的。

    大概她也是听那聊斋故事给听太多了吧。

    村里边的蔬菜和粮食也卖得很好。

    好多商户受了那些收购猪肉的人的影响,纷纷开始在村里边收购了菜和粮食以后,要了画押,回去摆卖的。

    有点商户原本不想到坳子村来收购粮食的,可后来一看,镇上一片的都是坳子村出产的“仙姑粮”或者“新娘银锭菜”的,自己家要是没有,总觉着连客人都跟着少了,于是也照葫芦画瓢的,自己给弄了个这样的名字出来。

    可那时候客人已经知道有画押的事儿了,他们只认准了坳子村村长给画的那个,好多商户一看这个状况,无奈地也跟着到坳子村来进了货。不管买得多买得少,总要拿一张画押走的。

    就连兰花儿自己都忍不住将粮食和菜匀出了一大半的卖了出去,让人带话给改花,喊他从粮食便宜的地方买了粮食再往家里边运——没法子,这个价钱给得实在是高,大家都忍不住想要挣这个差价咧。

    甚至连臧狼在后山上猎到的猎物和兰花儿自己做的一些绣工都卖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价钱来。

    而关雎和方甯嫒那种只能在京城见到的手艺更加是了不得了,也不知道卖了多少,反正方甯嫒以前闲在家里边做了不少东西的,差不多都卖出去了。

    以前红花白那山上偶尔会派人到坳子村里边来收山货的——那样的人并不常来,而且不会打着红大王的名号,看着就像是个普通收货的商人。兰花儿也是偶尔有一次见到了个脸熟的,这才知道原来偶尔来村里头收货的居然是个山寨里边的人。

    因为村里边物价飞涨的关系,红花白手下过来了一次,价钱没谈拢,甚至都没有收到货的。

    兰花儿听一户人家讲了这事。

    那户人家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个收货人的脸色,在听到东西涨价了将近一倍以后,脸上简直是一片惨白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就被吓着了。

    村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