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 - 第一章 恢复高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1977年的冬天,一股暖人的春风吹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犹如一阵号角将那些学有所长的莘莘学子们惊醒过来。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需要人才,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时代又一次要开始了。

    跟全国各地一样,江川市也紧锣密鼓地组织和安排好了这十年来的第一次统一高考。全国报名参加这次考试的学子有五百七十万之多。

    这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寒风凛冽,孙毅恒、江雪琴和沈弼钧等三个报了名参加这次考试的年青人相约提前聚集到了考场门前。

    孙毅恒是江川市百货公司保卫科的一名干事,江雪琴是江川市百货公司的一名售货员,而沈弼钧则是江川市棉麻公司的一名采购员,三人均征得本单位的允许一起报了名参加这次高考。三个年青人均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伙伴,其中沈弼钧和江雪琴还是表兄妹关系。

    孙毅恒微笑着对江雪琴说道:“现在可来不及了,叫你再复习一下,明年再来考,你死活不听。心急可吃不得热豆腐,考得不好那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乱说!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江雪琴闻言很是不以为然,略带不满地说道,“我可不象你,野心勃勃,我一个女孩子家,没有你那志存高远的大品格,只要在家,随便哪所学校都一样,实在考不起,明年再来。”

    孙毅恒明白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沈弼钧接过话题问道:“毅恒,这次高考是全国统一录取,你是想呆在家里还是想到外地去?”

    孙毅恒看了一下江雪琴,见她正凝重地注视着自己,显然是很关心这个话题,孙毅恒稍加思索了一下,答道:“我跟王教授打了个招呼,若成绩理想,就让他们学校来录取,考得不好,那就听天由命了。”王教授大名王庶,是江川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这个回答等于没说,江雪琴仍是一头雾水,不过,有一点她听出来了,孙毅恒自己是想留在江川。

    “还是留在江川好,将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沈弼钧补充了一句。

    “对!等考完之后,想办法留在江川。”孙毅恒给了江雪琴一个定心丸。

    江雪琴露出了一脸的灿烂,娇羞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可不要儿女情长,误了前程。”

    “对!你说得太对了。”孙毅恒佯装附和道。

    “你……”江雪琴的脸上顿时晴转多云,将脸背过去,再也不理孙毅恒。

    见此情景,沈弼钧打起圆场道:“好了,不要扯远了,弄得大家不愉快,影响了情绪,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二人闻言登时醒悟,心情不好,考试也顺畅不到哪里去,犯不着这个时候闹别扭。三人于是将话题转移到考试上来,说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等安神定气的话语互相鼓励着。渐渐地,考场门前人越来越多,三个人又分别找了些各自的或共同的熟人聊了聊,相互间传经送宝,大大地缓和了来时紧张的气氛。

    不一会儿,开考的铃声响了,人们不约而同地向考场里面涌去。

    孙毅恒三人用眼神相互鼓励着,顷刻便消失在各自的考场内。

    恢复高考指的是恢复统一招生考试,是相对之前的“推荐上大学”而言的。虽然全国各高校曾停止过一段时间招生,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尚存,只是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国家要通过这种面向全社会的有识之士的统一招生考试选拔一些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尤其是教育战线,更是急切地需要补充师资力量。通过统一招生考试,也极大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大量的有着真才实学的青年有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的机会,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好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敌对势力便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挑衅战争,企图以此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经过我英勇的中华儿女的热血抵抗,侵略者终于认识到了我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证明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真理。

    我们国家在这场朝鲜战争中的胜利虽然震慑了外国敌对势力,但台湾仍未解放,敌对势力依然存在,因此,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国家对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也就是政审,以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破坏。这样,在那个年代里,成份与出身、阶级与政审便成了生活与工作的主题词。上大学也不例外,成份与政审伴随始终。如此便限制了许多有成份问题,政审不合格的人的上大学的机会。因此,“恢复高考”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个惊天的春雷。

    建国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刚从战争废墟中走出来,国家到处都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经济实力十分薄弱。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建设,但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上也逐渐跟不上时代,生产上也就自然跟不上了,能源与物资的供给也就逐渐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有了人满为患的危机。那个时候,不象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这样,可以大量地烧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用电,甚至核电,除了一些大城市可以烧煤(多数也是用在公共食堂),使用少量的液化气外,其他的大中小城市还处在烧柴火的年代,这就更加剧了能源的供给。一边是大量的城市待业青年,一边是物资的补给的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按理说,若扩大再就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似乎就能够一举两得地解决掉了,但由于当时的政治与历史条件以及现实的国力,想要一下子就去一举两得地解决何其地艰难。为此,国家便做出了个权宜之策,大力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最广阔的农村地区去,一来可以让知识青年充实广大农村地区,尽力缓解农村中缺少知识,缺少文化的贫困落后的局面,二来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和供给负担。因此便有了“老三届”、“新三届”的这一特殊群体。这些“老三届”“新三届”们便成了这次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的主力军。有些家庭是父子兄弟夫妻齐上阵,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和故事。

    第二天下午,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孙毅恒三人相候着一起走出考场。孙毅恒面露喜色,江雪琴仍一脸的无所谓,而沈弼钧是喜怒不形于色,不知所云。

    “看你一脸的得意,一定是高中状元了。”江雪琴摇摆着略带讥讽地说道。

    “我得意了?”孙毅恒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反问道。

    “没说的,该你得意的时候。说好了,今天晚上一起到我家去吃饭。你可不要说没有空了。”江雪琴正色地说道。

    “今天晚上?”孙毅恒迟疑了一下。

    “怎么!有事?”江雪琴注视着孙毅恒,等待他的回答。

    “我以为你是说着玩的,那我得跟董科长打个招呼,怕晚上要加班。”孙毅恒也正经地说道。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爸妈已经请了你爸妈了,还有我姑姑和姑夫,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聚到一块了,你来不来,随你便,到时挨饿可不要怪我。”江雪琴说道。

    “他会挨饿?大家吃的饭菜都是孟阿姨(孙毅恒的母亲)做的,他要不来,我们都得挨饿。”沈弼钧转头又对孙毅恒吩咐道,“毅恒,跟单位领导打个招呼就过来。”

    “好!”孙毅恒应了一声,看了一下江雪琴,又说道:“那你们等着,我去了就来。”

    三人就此分手,江雪琴和沈弼钧直接回家,孙毅恒则去了百货公司。

    百货公司保卫科的科长名叫董秦天,一听其名就知道他是关中汉子,老家在陕西凤翔,当兵出身,转业后调到百货公司,担任保卫科科长已经好多年了。孙毅恒招工进了百货公司后,董秦天对他很是看重,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孙毅恒来到公司保卫科,见董秦天正在陪他的女儿董淑媛做作业。孙毅恒先和董秦天招呼了一声,便逗着董淑媛说道:“媛媛,几天不见,又长高了。”

    “媛媛,快叫叔叔!”董秦天笑着吩咐董淑媛道。

    “叔叔好!”董淑媛冲着孙毅恒甜甜地叫了一声。

    “好,好,媛媛好,媛媛乖!”孙毅恒欢快地应承着,转头又笑着问董秦天道:“今天怎么有空到这儿来玩?”

    “这不是这两天高考吗!媛媛她妈也被抽去监考了,没得空,只好由我来代管了。”董秦天说道。

    “哦……怪不得。”孙毅恒明白了。

    “哦,对了,忘了问你,考得怎么样了?”董秦天跟着问道。

    “马马虎虎,就那样。”孙毅恒摸了摸后脑勺,腼腆地笑了笑。

    “不用说,看你这形态就知道你一定考得不错,等发了通知可一定得请客。”董秦天拍了拍孙毅恒的后背笑着说道。

    “那是应该的。”停了一下,孙毅恒又说道,“董科长,今天晚上我家里有点事,跟你请个假。”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没事,你尽管忙去,这里有我呢,你去吧!”董秦天摆了摆手,冲着孙毅恒笑着说道。

    “那谢谢董科长了,我走了,媛媛,再见!”孙毅恒跟董氏父女告了别便离开公司往江家赶去。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