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袭兰 - 第二十一章 过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除夕守岁,一大家子围坐在火炉旁倒也其乐融融,如果打牌就能开两桌还有一个落单。看着春晚,玩着跑胡子,唠嗑剥瓜子,那也是热闹非凡。

    说着说着就说到儿女经了,哪怕已经是大过年的,可覃大嫂仍是忍不住地连叹两口气,覃家大堂哥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上学。如今打点短工,种点地,这也不是个事。王群英当然也知道,大侄子覃林峰当初可是长子嫡孙,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绝对是当成眼珠子疼,要不然也不会因为打架斗殴连学都上不下去了,如今是老大不小却还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怎么说也是自家的事,覃楚雄当然是把自家侄子的事情放在心上,提出的意见那也是中肯,“七零三不是有运输车队吗,你要是觉得可以就去试试。哪怕是只学会了开车,那也是一门手艺,以后自己跑车那是门出路。”

    这个的确是个好门路,覃大嫂当然知道,只是可惜现在七零三不比从前了,要是小叔子早两年当上厂长,自己孩子没准还能捧上个铁饭碗。如今,开车工资也不低。又是七零三,厂长的大侄子,别人总会给两分薄面。

    说道七零三,覃楚雄心思也活泛了,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哥,大嫂,有件事你们商量下。七零三估计这两年就要完成股份制改革,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私人股进来。你们要是觉得可以,投个一两万,一年分红至少是大几万。”

    这事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很早之前覃楚雄和王群英是商量过,和自家兄长以及王群英家里人都会提一下,至于他们感不感兴趣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七零三要开新的矿井,而且还准备上马配套的项目,也许不久以后七零三还会是一座钢铁城。只是现在财政吃紧,而省里的意思最好七零三自己解决财政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七零三的老化的体制带来的效益低下使得省里不在往里投钱。七零三的改革和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股份制和认购股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覃楚雄也曾多次出国考察,甚至也动过转型晋煤模式的念头,只是他很清楚那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甚至会是饮鸩止渴。

    七零三是他从父辈的手上接过来的,而和他一样属于子弟工人的人数占七零三全体职工的一半以上。他们认同自己是老七零三人,是七零三至少养活了他们四辈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份祖宗留下的家业,他们必须交到下一辈人的手里。覃楚雄不觉得到了自己孩子这一辈还有可能把七零三的大权抓到手里,但是他能在七零三站稳脚跟绝对和老七零三人有莫大关系。做人要知恩图报,覃楚雄的确眼馋煤老板的风光,但是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忘本,清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覃楚雄的确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是冲着这份厚道,王国尧当年才会把王群英嫁给他。

    如今,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覃楚雄也必须走下去,因为七零三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更何况,第三代的老七零三人也已经开始到了步入社会的年纪,无论他们是否选择留下,覃楚雄都必须思量他们今后将何去何从。只是七零三是块大肥肉,谁不想分一杯羹,股份制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经过反复的计算和衡量,而七零三能承受的最大私人额度是百分之三十,但是公布出去的只有百分之二十。这中间的利润空间让太多人眼红,而百分之十的股份名额已经在有了名额,他是厂长,占百分之四,其他的都有一点。

    覃大伯对于七零三还有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当年他是真的听二叔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进煤矿,“股份制改革,七零三效益这么好,难道是没有煤炭了?”

    覃楚雄摇了摇头,自家大哥思考问题还是这么片面,就像当年死心塌地听二叔的话一样,“不是没有煤炭,而是又发现新的了,而且会上马新项目。省里不肯出钱,说要我们自己想办法,这市里、县里谁不打七零三的主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明码实价,十万块钱一股,先到先得。”

    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覃大嫂不太懂,但还是疑惑的插了一句,“老二你不是正处级吗?和县长是平级啊!”

    “县官不如现管,七零三还是要在他的手里讨饭吃。”平级不代表平等,覃楚雄是叹了一口气,对方怎么说也是父母官,给他下绊子让他吃点苦头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覃楚雄这事一提,王群英就拉着覃大嫂说悄悄话去了。这两夫妻都是贼精贼精的,王群英娘家的事都是覃楚雄出面,夫家就是王群英出面。

    王群英掏出一个五万块钱的存折,直接往覃大嫂手里一塞,“嫂嫂,这是我的私房钱,咱们女人总要多长几个心眼。等大哥拿钱出来入股,你就来送,把这个算进去。这就算是你的本钱,只要你年底把本钱还上给我就行。”

    “这个我真不能要,万一你自己要用,你还是自己收着。”覃大嫂怎么会肯那弟媳妇的钱,小叔子家再有钱也是小叔子凭本事自己挣得,她是很羡慕但是绝不眼红。

    “我这不在商店还有股,每个月有进项。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大哥人实在,可爱喝点酒。这说不上是什么大毛病可酒喝多了总归是误事,而且对身体也不是很好。再说他们哥俩以后上学的,娶媳妇的,总有要用钱的地方,你要为两个孩子的将来打算,难不成真指望大哥从酒里喝出金元宝来?再说,我不是白给,这钱你是要还的。年底分红的时候,你再给梅梅他们买点糖,这事不就结了!”王群英笑了笑,这十几年,覃大嫂还是一如当年本分,这样的妯娌虽说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帮助,可至少省心不是。

    这是小叔子的好意,覃大嫂如何能看不出来。最后,她想了想还是接过了存折,“反正是一家人,我也不说两家话。”王群英点点头,这对她只是举手之劳,“行了大嫂,等他们兄弟俩成了家,你也算是熬出头了。你看我家老三,才多大,还有的熬!”

    大年初一,开祠堂祭祖。如今是不分男女,只要还没有出嫁的覃家女孩也能进去。覃袭兰扶着辈分最高的二爷爷走在最前面,后面是覃楚雄他们一辈的,然后是他们的媳妇,跟着是覃峥峰他们一辈,再后面就是堂嫂,这时候才是覃袭兰这一辈的堂姐妹,最后就是第四代的孩子,有些年纪已经和覃峥峰差不多。

    二爷爷已经八十多了,他和覃爷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兄弟俩读书都不多,覃家唯一大学生是大堂伯的大儿子,他还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这在老家还是独一份。只是这个大堂伯的父亲和覃二爷爷是堂兄弟,覃二爷爷心里是一直憋着一口气。如今这第三辈人中,无疑覃袭兰最被看好,所以二爷爷让侄孙女扶着自己走前头。

    第一炷香,二爷爷带头跪下,开始念念有词,无非是保佑子孙兴旺,还有就是覃袭兰他们都听得出来,就是祖先保佑覃家能再出个状元。在二爷爷的示意下,覃袭兰恭敬的接过二爷爷手里的香,插到香炉上。然后是按照辈分上香,覃袭兰就开始在旁边烧纸钱,还有祭文之类,熏得眼泪直流,那一排排的牌位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因为人多,估计有胆小的就被吓的尿裤子。这中间也能折腾一两个小时,这场祠堂祭祖才算是过去。最后,还得去上坟,祭祖流程才算是完全走完。

    初二回娘家,王家大宅子又是有的热闹了。王永鑫这两年那是赚了不少,买了私家车,腰里别着大哥大,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反正只要是时下流行的东西,都是不要钱似的往家里面买。姐弟四人都回来了,日子过得如何,难免会比较。老大王文英现在的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正准备全家迁往江城,大干特干一场。老幺王玉英家有些眼红王永鑫家包工头做的不错,准备辞职下海。

    而覃楚雄还是把七零三入股的事情说了一次,至于他们是否有这个心思那就不知道了。王永鑫首先拒绝,入股对他来说,来钱有点慢,他有这个闲钱还不如多买块地。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倒是听说七零三的家属楼又有新动向,员工宿舍他已经看不上,但是别墅区他倒是很有兴趣。覃楚雄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他七零三是准备建一些别墅,但是量不大,如果王永鑫真有想法,还不是看准厂房和员工宿舍,这个赚头还大一些。

    倒是王玉英心思活络了一把,她和丈夫都是教师,工资不高胜在福利好,退休更是有保障。如果真的下海做生意,总归是心里不是那么有底,而入股这个提议也只有她赞同。但是王家姐妹那都不是省油的灯,王玉英的脑瓜子也不是非一般的活络,她想着二姐夫家七零三都可以参一股,那自家亲哥哥的公司自己参一股不更是名正言顺,到时候自己坐着数钱就行了。

    自家妹妹的提议,王永鑫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还很是爽快的说他正准备大干一场,让二老也资助点,到时候算股份分红就可以了。几乎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是陈琼有些不高兴,不过是看一家人都在,她忍住了没发作而已。在她看来,王玉英这完全是捡现成的。而二老的钱她更是有意见,她觉得二老只有一个儿子,他们现在的一切不都是王永鑫的,还分什么红,不过是都贴到别人身上去了。直到王永鑫真正把王玉英和二老算作公司股东,陈琼是狠狠发作了一番,而且是一言不合就会娘家,并且放话是也要算她娘家的股份。只是在这件事上王永鑫算的很清楚,王家是王家,陈家是陈家。

    如今大人有大人的事,小孩子也三五成推。别说,覃袭兰现在还真是被孤立了,除了覃峥峰一如既往的黏着她,也只有表弟汤特特还和覃袭兰说上几句。也是,谁家有这么一个天才姐妹,都是一个压力。成天被比较来比较去,谁喜欢。过年时分,走亲访友,时间总是过得相当的快,而开学时期总是那么不经意来临。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