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梦初唐 - 第三章 雷人的瓦岗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时光如白驹过隙,“bui ̄”,一个月过去了……

    很想这么形容,可是,这古代农村妇女的日子真不好过!

    饭桌上除了青菜还是青菜!

    我只能尽量适应着这里,改变着自己,努力成为这里的一分子。学会了穿衣服,学会在没有牙膏,牙刷,香皂,洗面奶,洗衣粉的条件下,只用清水洗脸,用皂角洗澡,用草木灰洗衣服,用淘米水洗头发。

    明天是中秋节,大娘决定一家人一起进城,买些东西,好好过节。

    我呢,很兴奋。

    能不兴奋吗,终于可以让我见识一下古代的城镇了,然后老毛病又犯了,止不住yy:是不是会有那么一位古代帅哥在等着和我邂逅来一段千古传唱爱情呢?

    这叫什么?饱暖思淫欲,差不多吧。

    农忙已过,冬天就快来了,没有什么农活要做的了,就忙着闲了。我每天做饭、吃饭、洗衣服、睡觉,盼着院子的那些猪快点长大,好贡献出一点毛,让我实行我的牙刷计划。

    现在是大业十三年,杨广还能看几年琼花,至于几确切等于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可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只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小村落,全村上下也就一百来人,我即使耐不住寂寞要想去东京(洛阳)碰碰运气,连盘缠都拿不出来。

    我也就是个古代小农民,过一天是一天,没事开开玩笑,闲的蛋疼了就意淫意淫。

    今天大伙儿天还没有全亮就起来吃过早饭,穿戴整齐。小程同志很兴奋,背着个小布袋,在大爹大娘装牛车的时候一边跳一边拍手。我也激动,也想蹦几下,可我要含蓄呀,我要保持淑女形象呀。

    车装好,就要出发。

    大爹和大哥在前面驾车,我,廷芳,小程坐一边,大娘,大搜,廷玉坐另一边,一家人就高高兴兴朝小镇出发。稻草软软的,很舒服。

    小程坐在我和廷芳中间,很不安分,一蹦一蹦的,兴奋地向我这个他认定的“土包子”介绍。

    “凌姐姐没去过镇上吧。”

    我点点头,道:“没去过。”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古代的街,我还真没逛过。

    “街上有好多的好吃的东西呢。”

    “有什么呢?”我认真的接他的话。

    “嗯 ̄ ̄”他想了一会,突然想到什么,高兴地拍手“栗子!”

    “哦!”我装作恍然大悟状。

    他赶忙解释:“我给过你的,圆圆黑黑的。”

    “哦!”我明白似的点点头。

    “还有馄饨,你知道吗?”

    我摇头“不知道呢。”

    “就是一大碗一大碗的,碗里装着一团团的,白的,里面有肉呢……”小程比划着,手脚并用。

    “还有蒸饼。”

    “汤饼。”

    “你都吃过么。”

    我继续摇头“都没吃过。”

    小程眨着亮亮的眼,有些为我遗憾的味道“你怎么都没吃过呢,你爹娘都没买过给你么。”

    我耷拉着肩膀,可怜的说:“没有呢。”

    廷芳憋不住了,“扑哧 ̄ ̄”的笑出来。拍拍我的手,嗔道:“凌姐姐。”

    我无辜的说,更加的投入感情:“我说得是真的。”

    廷芳斜了我一眼,表示很无语。我看了看对面一直抿嘴笑得温和的廷玉,摊摊手,耸耸肩,认真的说:“真的。”

    廷玉笑的更厉害,廷芳憋着,假装生气,顿声道:“凌姐姐!”

    小程不明所以,看看众人,最后看看我,表示同情的说;“凌姐姐真可怜呢,不过以后等我爹爹买给我,我分你就好了。”

    我笑着的拍手,摸摸他的头:“好呀。”

    大娘大嫂廷玉他们就也跟着呵呵笑起来。大哥他们不时的回头瞧我们:“笑什么呢。”

    大家只笑不语。

    其实我很无奈,我不知怎的在小家伙眼里就成了个十足的“土包子”,也许是我太给他面子了,竟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来了。不管怎样,发挥我的娱乐精神,让一家人开开心心,也是好事一件。

    小家伙见大伙笑得开心,有点得寸进尺,一番审时度势,小心翼翼的问大娘:“奶奶,进城了给我买栗子行么?”

    大娘立马收住笑脸,正色道:“不行。”

    “蒸饼呢?”

    “不行。”

    小程不死心,满脸期待继续问:“馄饨呢?”

    大娘一瞪眼,小程就乖乖的闭嘴,翘着小嘴,搓搓小手,安安分分的坐好。我差点憋成内伤,小程同志太可爱了。大伙笑笑闹闹的走了将近5个钟头,哦,大约两个半个时辰--既然成了古代的一份子,这个现代计时的习惯也要跟着改了,就看见城门了。小程拉着我的袖子,指着城门,大声的叫:“到了,到了。”

    我紧紧地拽着他的小手,抑制住想蹦起来大叫的激动心情。

    蓝灰色高大的城墙随着车轮滚滚,越来越近,依稀可见城门边上城墙上站岗的兵哥哥。城门正上方的红色的大字越来越清晰。开始蒙蒙的一片暗红,而后是深红,再后来是朱红。

    三个字!清楚地三个字!

    雷人的三个字。

    轰隆隆!

    “瓦崗寨!”

    壩业纱笱劬Γ一个字一个字的确认。“瓦!”“崗!”“寨!”。

    我不死心,眨眨眼,在心里默读一遍。“瓦!”“崗!”“寨!”。

    天呀,妈妈呀,老爷呀,用不用得着这样戏剧化呀。我扯扯旁边廷芳的衣袖,颤抖的指那几个字,问道:“怎么念?”

    小廷芳不解的看我,漫不经心的说:“瓦岗寨呀,凌姐姐不是识字么?”

    是呀,我确实是识字,可这三儿个字,太有冲击力了,心脏严重超载。

    瓦岗寨!我在村子里住了这么些天,居然不知道旁边就是瓦岗寨?!这是什么时候的瓦岗寨?有程咬金的瓦岗寨?还是没有程咬金的瓦岗寨?

    廷芳扯了扯我,“凌姐姐,下车,到了。”

    “哦。”我应了声,回了神,跟着下车。

    这里是隋朝没错,李渊没有造反,其他人呢?瓦岗寨还是中央控制区么?心里的疑问越来越重,我迫切的想知道答案。

    我勾着廷芳的手,凑近,轻轻地问:“你认识程咬金么?”

    廷芳摇摇头:“不认识,姐姐问这个做什么?”

    我不死心,又问道:“这瓦岗寨是不是有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

    廷芳又摇着脑袋,看着我,“姐姐找程咬金做什么,你们认识?”

    “额,不能算作认识。”我翻了翻眼,想了想,说:“这瓦岗寨,最近有什么大事?额,比如什么占山为王啦,什么兵败啦,什么决战呀,之类的。”

    廷芳很狐疑,道“姐姐怎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无聊得紧。”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转头看着旁边的廷玉,堆起一脸的笑:“这瓦岗寨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大事?”

    “对,天大的事!”

    我如狼似虎,及其饥渴,小白菜一般的廷玉被我盯得眼神躲闪,愣是没敢抬头与我直视。

    “瓦岗寨倒是发生了件大事。”

    “什么大事?!”小程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和我异口同声。

    廷玉一脸笑意,继续说:“前些年,瓦岗寨被一股起义军占了,为首的叫翟让,这些年进城都查得很严。”

    翟让?不认识呀。起义军?我可不可以就认为就是那只让杨广闻风丧胆的起义军?

    “还有么?”

    “我听说,去年起义军打败了张须陀将军的大军,夺了兴洛仓,开仓赈济贫民,现在在群众里呼声很高,村里有好几个人都去投军了。”

    妈呀,张须陀又是个什么玩意?兴洛仓又是什么地方?越绕越远。干脆来点直接的。

    我问:“瓦岗寨有叫程咬金的吗?”

    廷玉摇摇头。

    “那,秦叔宝,也叫做秦琼,认识么?”

    还是摇摇头。

    我的程老兄、秦大哥,你们怎么这般默默无闻呢,这不是为难我么。

    我要怎么问?你说我该怎么问?瓦岗寨我也就想起来有程咬金,秦琼这两个人物。问什么?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像孙悟空玉皇大帝一样家喻户晓的人物?

    “星”,灵光一现。

    我忙问“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你听说过么?”

    “不认识,是你的旧识么?”

    哎呦,未来的贞观大帝,你怎么也这样没混出个名堂?你现在几岁了?和长孙皇后结婚了没?

    我摇头,自言自语道:“这瓦岗寨的怎么都是些小虾米小绿豆呢!”

    “裴仁基裴将军,建文听说过么?”耳边又响起廷玉温和如同天籁的声音。

    裴仁基!程咬金的岳父!我认识呀。我激动地颤抖的捉住廷玉的手“对,就是他。裴仁基。”

    廷玉耳根微微泛红,看看我的手,再看看我的脸。

    “哦,激动了,罪过罪过。”我赶快放开手,搓搓。

    没办法呀,实在太兴奋,就像游戏打通关了一样,就快忘记男女授受不亲这茬了。人家纯洁的就像白白嫩嫩的小白菜,怎受得了我这一个“孟浪女”的奇袭?

    这是隋末呀,裴仁基都带着全家来投靠瓦岗寨起义军了,李渊李世民也差不多该造反了吧。

    总结得出:杨广寿命剩余<=3年。

    进城门的时候,男人们被直接搜了身,女人孩子被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直到我们被确认为无公害才准许通行。

    大哥大嫂留在城门外看牛车,其余人就在大娘的带队之下逛起县城来。

    我激动地浑身的肉都跟着心脏跳起来,东看看西看看,恨不得每个铺子都进去瞧一下。

    街道用青砖铺着,很干净,房屋整整齐齐的在街道两边排开,大多数都是一层的灰瓦房,两层三层的不多。

    大街算不上热闹,不时地有些军人骑马佩刀经过。可我现在看什么什么顺眼,隋朝呀,瓦岗寨呀,眼前的什么东西都是古董呀,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的,只能在梦里yy的,现在都活生生在我的眼前。

    现在大片的隋朝的屋子就在眼前,随便摸随便瞧,不收费。古代人就在你眼前那个飘,激动呀,中彩票一样--虽然我没有中过。

    小程翻着眼,用那“我就知道”的眼神小小鄙视的看着我。我十分兴奋,不就是“土包子”么?我认了。

    我屁颠屁颠的跟在大娘后面,看大娘置办过中秋的物品。

    过中秋,当然少不了月饼。不过这里的不叫月饼,叫胡饼。每斤四十文钱。形状大小和现在的月饼差不多,皮是白的,印了些图案。

    今年收成好,大娘高兴,一下子就买了四斤的胡饼,又买了些胡桃,花生,瓜子,杏仁等干货,还买了些水果。

    小程刚开始还兴奋得不行,逛着逛着,就有些不耐烦了,嘟着嘴,瞅着大娘,无声抗议。大娘不理他,挑些瓜果蔬菜,又捡些鸡鸭鱼肉。

    小程同志十分不情愿,就站着不动了,脸蛋鼓鼓的,小手拽着小挎包的背带,一副风雨欲来的样子。大娘瞥见他那副小怨妇的样,也不舒服,也站住了,一个劲的瞪着他,这一老一小就这样干站着。

    看着这婆孙俩,我心里暗爽:“快哭!快哭!小程同志加油!你只要挤出两滴眼泪,姐姐我就解放了。”眼睛一撇,发现廷芳对眼前的战况也是紧张的不行。

    小程的嘴越撅越高,眼睛开始发红,鼻翼一抖一抖的,两行鼻涕率先冒了出来,就要开哭。

    “好样的!”我暗暗叫道。

    大娘叉手站着,蹙眉瞪着他。小程小媳妇样子,肉呼呼的小手使劲的拧着布带。

    大娘撑了一会儿,终究心软败下阵来,就这么一个孙子,怎么不疼呢?无奈的对小程同志招招手,小程欢快的蹦过去。大娘在他的小布袋里放了一把铜钱,按了按。

    大娘一视同仁,也给了我五十枚铜钱,用绳子穿好。我掂了掂,沉甸甸,忒有分量。

    我瞪大眼睛瞅,要说见钱眼开也不为过,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这里的货币,也是常见的孔方兄,上面“五铢”两个字。

    我乐得找不到北,混了这些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笔私房钱,彻底摆脱无产阶级的命运,向小资社会迈进。

    我有钱了,我有钱了,尼玛呀,我终于有钱了!

    大娘轻拍小程的肩,道:“去吧。”又对廷玉说:“小心一点,未时正在城门等你们。别迟了,回去晚了可赶不及做饭。”

    “嗯嗯嗯”小程忙点头,拉着我撒欢的跑。

    我心里开心,步子也轻飘飘的,几乎就飘起来。奈何被“封建女人”这帽子扣着,不敢飘得太明显。

    古代的大街呀。我来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