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 - 分卷阅读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这世界上还有读书不紧不要钱,还倒给钱的事情。赵父把黄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说得很详细,脸上的得意之色根本掩饰不住。这是赵父对于前几次赵安家长会他都没能去的“报复”,当然报复对象就是赵母。

    赵母虽然微笑着倾听,但是心中已经决定好了,无论如何赵安开学的时候一定要由自己去才行。

    而赵安在一旁看着自己的父母相互间的“明争暗斗”既是无奈又是开心。

    自从他们家的收入提升之后,赵父赵母拌嘴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并不是因为金钱或者工作方面的事情,全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但是赵安一点都不觉得苦恼,反而认为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以前的赵父赵母,每天从工地上回来后,已经累得完全不想说话,简单洗漱和整理家务后,便早早入睡。然后第二天又前往工地,重复辛苦而又乏味的一天。

    看到自己的父母平时的交流越来越多,赵安心中自然高兴。

    不过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而且还不止一个。

    “现在要赶快开始选房子了,不然安安上学怎么办。”

    这个相想法赵父其实去年就有了,随着赵母卤菜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他们家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伸展了。好几次计嘉树来他们家吃饭,赵父都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一是舍不得北街和菜市场这边已经稳定的客流,二是赵安一直在说他以后上中学的地方不确定,所以赵安一家人才一直忍到现在。

    既然现在赵安要去六中读书了,赵父自然想要在六中附近租个房子方便赵安上学。在赵安赵母心中,赵安上学就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是租房子而不是买房子也是迫不得已。虽然赵安他们家现在收入让赵父赵母相当满意,但是卤菜生意还不到一年,根本没有积攒到足够的钱。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贷款的概念。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赵父赵母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在蓉城买房的资格。准确说只要没有蓉城户口,谁也没有办法买房。

    虽然南/巡讲话之后,已经允许房屋的自由买卖,但这依然被户口制度所限制,所谓“商品房”这个概念还没有在蓉城出现。

    在赵安记忆之中一直到1996年,蓉城才有了第一批的商品房,允许自由买卖。但是赵安他们家则是一直到1999年,赵父赵母才攒出钱买了一套小小的二居室,还是二手房,相当破旧。

    不过赵安有信心,按照他的计划,他们家绝对能够在第一批商品房出现就买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只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嗯,赶快趁着这几天去看看哪有房子出租,离六中近一点,然后最好周围有菜市场和大量小区,这样方便我们卖卤菜。”

    既然要搬离这里,那赵母的卤菜摊也要搬地方了。赵母的想法自然是照葫画瓢,选一个类似的地方继续卖卤菜。

    当然赵安的想法可不仅限于此,只不过不能明着和父母说。

    至于为什么要选一个大一点的房子,那是因为另一件事。

    “对,不然到时候达子来了没地方住,最好有间件房,实在不行的话,房间也要足够大得能放一张大床。”赵母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至于赵母口中的达子,正是赵安大伯的儿子赵达。至于赵达为什么要来蓉城,并且要到赵安家住下,则是一件完全意料之外的事情。

    一个多月前,赵达从乡镇中学毕业了,成绩不好的赵达并没有选择继续读高中。按照他的成绩,连学校的甄选都考不过,更别说高考了。

    本来按照赵大伯和大伯母的安排,赵达应该直接回家帮助家里务农,但是赵达怎么都不愿意。

    倒不是赵达觉得农活辛苦,从小到大最繁忙的春耕秋收,赵达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他每次都会努力做事。但是他不想继续待在农村,他想进城。

    经过春节和赵安的短暂相处后,赵达对于赵安口中繁华热闹的蓉城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他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农村之中。

    赵大伯和大伯母自然是不愿意的,在他们心中农村的生活永远是最适合他们的。更何况赵达除了农务什么都不会,进城之后能做什么呢?

    而赵达对此的回答则是进了城做什么都可以,就算是像赵父赵母一开始一样在工地打工,那也能赚更多的钱。

    当然二伯和二伯母也知道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能赚更多的钱,但是真正有勇气走出自己舒适圈的人有多少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则是,男生十六岁在农村已经属于适婚年龄。大伯母已经开始给赵达物色附近几个村庄里年纪、家境合适的女生了,反正附近几个村子就那么多人,大家都熟悉。农村结婚大多都是这么相互介绍认识的。

    但其实这也是赵达想离开农村的原因之一,他不想这么早被婚姻、农田束缚住,哪怕城市是陌生、未知的,他也想来闯一闯。

    而这就是90年代开始农工潮的一个缩影。

    后来大伯大伯母二人完全劝不住赵达了,最后只能向赵父求助。毕竟在他们眼中,嫁出去的赵小姑就已经是夫家的人了,这么大的事情麻烦赵小姑家也不太合适。

    赵父为了这件事两个周前还专门回了一趟下东村,和赵达好好谈了一番。结果不但没能说服赵达,反而差点被赵达说服。

    赵达就一句话:“二伯,你都能做大,我也行!”

    赵父能说什么?他总不能对赵达说自己是因为村里分给他的地完全没法种植农作物,为了养家糊口才迫不得已进城的吧。

    最后赵达和自己的父母还有赵父达成一个协议:允许赵达进城试一试,但如果两年都没有个什么结果的话,那就必须得回下东村。

    大伯两口子担心儿子走太远无依无靠,自己二弟一家生活现在又蒸蒸日上,便求赵父帮忙。

    自己离开农村的时候,家中二老全靠大哥三弟帮衬,再加上兄弟姐妹间关系本来就好,赵父自然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

    赵母也没有任何的为难,大方地表示同意,而且还主动提出让赵达先跟着他们一起住,毕竟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要是在蓉城一个人生活,赵母也不放心。

    不过前段时间,赵安连续有四场考试,没有精力思考搬家的事情,所以赵达也一直没来打扰。

    既然现在赵安已经考完试,赵父赵母自然把租房的事情给提上了日程。

    不过租房只是一个小事,他们更担心的则是能够给赵达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第36章 连锁店

    “红秀啊, 你说到时候给达子安排个什么活啊?”

    这段时间赵父赵母都为这个事情焦虑。

    虽然赵父肯定会毫无保留地帮助自己的侄儿,但是到底该怎么帮助赵达, 他心里还真没一个谱。

    总不能然赵达和自己以前一样去工地打工吧,那种辛苦程度一点都比农活轻松,而且相当枯燥、乏味,在赵父眼中完全比不上农村生活。

    可是赵达还能做什么?自己和妻子又能够赵达做什么呢?

    别看赵安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蓉城也不算低了,但是说到关系网, 那就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了, 根本没法给赵达介绍其他的工作。

    但赵达的到来, 对于赵安来说确实一个意外之喜,可以把很多未来的计划给提前了。

    赵安同样一直有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来源于他对未来激烈竞争的了解。必须趁着现在进一步扩大“叶氏秘卤”品牌影响力。

    任何一个品牌想要扩大影响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客人。赵安之前的想法是让赵父赵母到一个人流更加聚集、且人均收入更高的地方去售卖, 先把卤菜是一种廉价、便捷菜品的概念去除, 然后等生意再稳定一些之后, 再顺势向赵父赵母提出连锁店的概念。

    既然现在赵达要到城里来寻找机会, 那连锁店这件事情就可以提前了。

    “爸妈, 可以让达子哥在卤菜摊帮忙啊。”

    赵安在一旁提出的意见, 随着赵安在学习上取得越来越优秀的成绩, 赵父赵母也会更多地听取赵安的意见, 毕竟学习好在他们就意味着有文化。

    “不行。”

    赵父也想过这个问题的,但最终还是自己否决了这个想法。赵达能做什么?帮他们卖卤菜吗?现在一个摊子两个人已经完全够应付了,赵达实属劳动力的浪费。

    还有一个原因是,赵父并不是很想在工资分配这种事情上与自己的亲戚有什么瓜葛。

    并不是因为赵父吝啬, 而是他看到过农村中太多有因为金钱分割而亲戚阋墙的事,想尽可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可以让达子哥就在北街这边卖卤菜就好了啊,我们重新去找个地方。”

    重新找个地方是赵安一直暗中计划并且推动的事情,否则赵安也不会一直坚持要在六中就读。

    因为六中的位置处于后世一二环之间,附近还有好几个商圈,人流众多,正是赵安心中的理想区域。

    虽然赵父赵母舍不得北街附近已经基本固定的客流,但是也已经下定决心。这也为什么赵安觉得可以将这个卤菜摊交给赵达,这将会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第一家连锁店。

    “你以为谁都像你妈做卤菜一样好吃啊,而且如果只有达子一个人的话,根本忙不过来。”

    赵父思考了几秒后说道。

    “不用达子哥自己做卤菜啊,只要让妈每天多做一些卤菜,然后让达子按照比成本高一点的价格拿去卖,赚多少钱都算达子哥。”

    统一由赵母制作卤菜的话,能够保证味道美味且统一,赵安可不想第一家连锁店就遭遇滑铁卢。

    至于价钱的问题,赵安则和自己的父亲有同样的考虑。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赵达自负盈亏,而且也可以把规矩定下来。

    第一家连锁店绝对不是终点,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

    如果按成本给赵达的话,那之后的规矩就会乱套。

    自己儿子说的话似乎可行,赵父和赵母都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能性,那就试试吧。

    “明天就去找房子,找个大点的房子,尤其是卧室得大一点。到时候达子过来就暂时先和安安挤一挤吧。”

    赵父肯定不可能让赵达一个人去外面住,起码在赵达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之前,赵父不会同意。赵大伯家也不富裕,让赵达单独出去租房实在太贵了。

    看着赵父赵母继续讨论着这件事情,赵安心情也很好。他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巧合的机会,上辈子的赵达并没有坚持到大城市来打工。

    毕竟那个时候赵父和赵母的收入也不高,每天在城市里做着最辛苦的体力活。在赵达眼中比干农活还辛苦,干嘛要往大城市挤呢?

    现在赵父赵母可以说是在大城市掘到了第一桶金,大大激发了赵达的动力。更别说过年期间,赵安口中所描述的蓉城繁荣与发展,促使赵达做出了他人生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正确的决定。

    “老赵,今天咋没看到你媳妇儿和老婆呢?”一名老客人在菜市场附近的摊贩之中,一眼看到了挂着红色招牌的“叶氏秘卤”。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